【中医理论】
口疮是指口腔黏膜出现淡***或灰白色溃疡,局部灼热疼痛的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若溃疡面积较大,甚至满口糜烂如腐,称为口糜。溃疡发生在口唇两侧,称为燕口疮。任何年龄的小儿均可发病,本病可单独发生或因其他疾病致机体抵抗力降低时伴发。西医学中疱疹性口腔炎、疱疹性咽峡炎和溃疡性口腔炎、口角炎均可属“口疮”范畴。
口疮之名,首见于《素问·气交变大论》:“岁金不足,炎火乃行,……民病口疮。”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心火上炎,或脾胃积热而致,亦有由虚火上浮而发者。
【临***特点】
1.口腔内齿龈、上颚、两颊、舌面发生溃烂,溃烂点1个或多个,甚至满口糜烂,流涎,疼痛。
2.外感引起者可伴有发热,颌下可有淋巴结肿大。
【辨证论治】
小儿口疮的辨证论治见图14-1。
1.风热乘脾
(1)证候:口颊、上腭、牙龈等多部位溃疡糜烂,发热烦躁,尿赤便秘,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图14-1 小儿口疮的辨证论治
(2)治法:疏风清热解***。
(3)方药:凉膈散加味。
2.心脾积热
(1)证候:多部位溃烂,色赤疼痛,心烦口干,舌尖红,脉滑数。
(2)治法:清心泻脾。
(3)方药:泻心导赤汤合泻黄散加味。
3.虚火上炎
(1)证候:口腔溃烂,色不红或微红,神疲颧红,口干不渴,苔少或花剥。
(2)治法:滋***降火,引火归原。
(3)方药:六味地黄丸加肉桂。
【单方单药】
1.清热解***
★五倍子明矾末
[用量] 五倍子15g,明矾3g。
[制剂] 共研细末。
[用法] 每日涂3次。
[功效] 收湿敛疮,解***消肿。
[主治] 口疮。
[出处] 《新编〈单方验方大全〉》。
[说明] 五倍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叶上的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而形成。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而以四川为主。秋季摘下虫瘿,煮死内中寄生虫,干燥,生用。其性味酸、涩,寒;归肺、大肠、***经;能够敛肺降火、收敛止血,收湿敛疮。主治咳嗽,咯血,便血痔血,湿疮,肿***等症。
★蜜炙黄柏粉
[用量] 黄柏适量。
[制剂] 将黄柏用蜜炙枯焦,研为细面,搽患处。
[用法] 每日1次,3~5次多可愈。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
[主治] 小儿口疮。
[出处] 《实用单方验方大全》。
[说明] 黄柏为常用中药,其性寒、味苦,具清热燥湿、泻火解***等功效,常用于治热痢,泄泻,消渴,黄疸,口舌生疮,疮疡肿***等症。《别录》记载:疗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现代研究也表明,黄柏含小檗碱、黄柏酮等主要成分,有抗菌、收敛、消炎的作用,对各种皮肤湿***、疮疡等症状,功效良好。
★绿豆白糖茶
[用量] 绿豆(捣碎)、白糖各30g,茶叶2g。
[制剂] 开水浸泡。
[用法] 代茶饮,每日3~5次。
[功效] 清热解***。
[主治] 小儿口疮。
[出处] 《实用单方验方大全》。
[说明] 绿豆为豆科植物的种子,立秋后种子成熟时采收。其性凉味甘,入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消暑,利水的功效,主治暑热烦渴,水肿,泻利,丹***,痈肿,解热药***。《本草经疏》:“绿豆能解诸热及酒食***、汤火伤灼也。发背、痈疽、疮肿,皆热***所致,甘寒解阳明之热,则***气不至犯胃而呕恶,肠胃清凉,而诸肿散矣。”
★茵陈蒿汤
[用量] 茵陈蒿30g。
[制剂] 加开水250ml浸泡取液。
[用法] 轻者每天漱口数次,重者代茶饮,每日3~4次。
[功效] 清热利湿。
[主治] 小儿口疮。
[出处] 《民间单方》。
[说明] 茵陈为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幼苗,春季采取的为绵茵陈,秋季采取的为茵陈蒿。茵陈蒿性微寒,味苦、辛,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的功效。
★仙鹤草煎剂
[用量] 仙鹤草根(干品)30g。
[制剂] 水煎15分钟或研末。
[用法] 漱口并内服,每日2次,5日为1个疗程;或以上药物研末吹入口腔内,每日4~5次,3日为1个疗程。
[功效] 收敛止血,解***消肿。
[主治] 小儿口疮(口腔溃疡)。
[出处] 《民间单方》。
[说明] 仙鹤草为蔷薇科植物龙牙草的地上部分,夏季茎叶茂盛时采收。晒干,生用或炒炭用。其性平,味苦、涩。归肺、***、脾经。具有收敛止血,解***疗疮,杀虫的功效。用于咯血,***,尿血,崩漏,痢疾,疔疮痈肿,痔疮等症。
★小麦麸冰片
[用量] 小麦麸2份,冰片1份。
[制剂] 将小麦麸烧灰与冰片混合研细。
[用法] 搽患处,每日2~3次,一般5日之内即愈。
[功效] 清热,消肿。
[主治] 口舌溃烂,少则五六片,多则十余片,周围红赤,疼痛拒食。
[出处] 《偏方妙方大全》。
[说明] 小麦麸为小麦磨取面粉后筛下的种皮,其性凉味甘,入手阳明经,可用以治疗虚汗,盗汗,泄利,糖尿病,口腔炎,热疮等症。《日华子本草》记载:治时疾热疮,汤火疮烂,扑损伤折,瘀血,醋炒贴***。
★蒲公英汤
[用量] 蒲公英125g。
[制剂] 煎浓汁。
[用法] 漱口兼内服,每日4次。
[功效] 清热解***,消痈。
[主治] 小儿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
[出处] 《民间单方》。
[说明]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全草。春至秋季花初开时连根挖出,除去杂质,洗净,晒干。其性寒,味苦甘。能清热解***,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咽痛,湿热黄疸,***痈等症。
★生蒲黄粉
[用量] 生蒲黄10g。
[制剂] 将生蒲黄弄碎,成细末。
[用法] 将消***棉签用水浸湿后,蘸生蒲黄涂在口腔溃疡面上,每日3次。
[功效] 祛瘀止血。
[主治] 小儿口疮(口腔溃疡)。
[出处] 《民间单方》。
[说明] 蒲黄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的花粉。夏季花将开放时采收蒲棒上部的***雄性花穗,晒干后碾轧,筛取细粉。其性凉,味甘辛,具有凉血止血,活血消瘀的功效。蒲黄外用可治疗重舌,口疮,聤耳流脓,耳中出血等症。
★绞股蓝汤
[用量] 生绞股蓝9g。
[制剂] 将其放入杯中,加沸水150~200ml浸泡20分钟。
[用法] 待凉温后分次饮完,然后再浸泡一次待下次饮用,每日2~3次。
[功效] 清热,补虚,解***,敛疮。
[主治] 小儿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
[出处] 《民间单方》。
[说明] 绞股蓝属于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的根茎或全草,秋季采收,产于湖北,广西,福建等地。其性味苦寒,归肺、脾、***经,能清热解***、止咳祛痰的功效。
★明矾汤
[用量] 明矾10g。
[制剂] 加凉开水200ml,待溶解后备用。
[用法] 每次取15~20ml,漱口2~3分钟,每日3~5次。一般3~7日即可痊愈。
[功效] 燥湿,解***。
[主治] 小儿口疮(口腔溃疡)。
[出处] 《民间单方》。
[说明] 本品为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提炼而成的结晶。其性寒,味酸涩,有***。归肺、脾、胃、大肠经,有消痰,燥湿,止泻,止血,解***,杀虫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癫,喉痹,痰涎壅甚,***炎,口舌生疮,疮痔疥癣等症。
★白术醋
[用量] 白术50g。
[制剂] 浸泡于食用白醋100ml中,7日后取液备用。
[用法] 用时以白术醋液外涂患处,每日3次。
[功效] 健脾除湿。
[主治] 小儿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
[出处] 《民间单方》。
[说明]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白术主含苍术酮,苍术醇等成分,具有利尿,降血糖和抑菌的作用。其性温,味苦甘,无***,归脾胃二经。能补脾益胃,燥湿和中。
★野菊花液
[用量] 野菊花适量。
[制剂] 浓煎液。
[用法] 含漱,每日3~4次。
[功效] 清热解***。
[主治] 口腔糜烂。
[出处] 《民间单方》。
[说明] 野菊花味苦、辛,性凉,具有清热解***,疏风平***的功效。主治外感发热,咽喉肿痛,咳嗽痰黄,风火赤眼,疮疡肿***,皮肤瘙痒等病症。野菊的全草,亦有解***的功效,与野菊花相似。鲜草可打烂敷疮肿,用于疮痈疔疖,咽喉肿痛。本品苦寒之性及清热解***之力胜于菊花,故更常用于疮痈及咽痛等热***证。
2.滋***降火
★细辛末
[用量] 细辛10~20g。
[制剂] 研末。
[用法] 分3次用,每天1次,敷肚脐上。
[功效] 散浮热。
[主治] 小儿口疮,口角糜烂。
[出处] 《实用偏单秘验方两千首》。
[说明]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辽细辛或华细辛的带根全草。于5~7月份连根挖取,除净泥土,及时***干。(不宜晒干,勿用水洗,否则会使香气降低,叶变黄,根变黑而影响质量)置干燥通风处,防止霉烂。其性温味辛,入肺、***经。具有祛风,散寒,行水,开窍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细辛,治口舌生疮,大便燥结,起目中倒睫。其辛、温能散浮热,因此能治疗口疮喉、痹。也可与黄连粉末合用,用醋调敷贴脐上治小儿口疮。”
★吴茱萸汤
[用量] 吴茱萸适量。
[制剂] 煎汤;或研末,醋调。
[用法] 用汤液洗脚,每次30分钟,每日2~3次;研末醋调的贴脚心(涌泉***),每日睡前贴,晨起去掉。
[功效] 滋***降火,引火归原。
[主治] 虚火上浮型口疮。
[出处] 《中医儿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
[说明] 虚火上浮型口疮表现为口腔溃烂或糜烂,稀散,周围红色不显著,疼痛不明显,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吴茱萸性热,味辛、苦。功能为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头痛,疝痛,脚气,痛经,脘腹胀痛,呕吐吞酸,口疮。
★墨旱莲汁
[用量] 鲜墨旱莲30~50g。
[制剂] 用干净纱布包好,捣烂取汁。
[用法] 取药液涂于患处。
[功效] 滋补******。
[主治] 小儿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
[出处] 《民间单方》。
[说明] 墨旱莲为菊科植物鳢肠的全草,夏、秋季割取全草,除净泥沙,晒干或***干。其性凉,味甘酸;入***、***经。具有凉血,止血,补***,益***的功效,可用于治***,咯血,衄血,尿血等症。(魏睦新,刘佳莅)
免责声明:
1. 《小儿口疮实用单方》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著者或相关公司所有。
2. 若《86561825文库网》收录的文本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