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没有哲学,那是因为他们把哲学狭隘地定义为研究“是”,但其实中国哲学走的是另一条路线,那就是研究“象”。研究“是”实际上就是研究这个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而研究“象”则是研究这个世界为什么的问题。所以中国哲学从源头上就以“道”作为形而上的本源,即作为人的世界,究竟将要或应该走向何方?向天问道是一种莫大的勇气,正是凭借这份勇气,东方先民才开创了辉煌灿烂的古华夏文明。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完全是两回事。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以人与大自然分离作为目标,所以他们才发展出了人的主体性概念。而中国哲学很大程度上接近西方现代哲学中的两大流派之一的现象学,但又不等同于现象学,因为这是一条不曾与大自然分离的路线。你可以说因为没有主体性概念,也没有成体系的逻辑学,所以中国哲学很落后。但中国人也可以说西方哲学直到二十世纪初才进化到开始研究现象,而中国人从三千年前就开始有了成体系的现象研究。这怎么解释?
当然,中国哲学也不是不研究“是”,只是不将其作为重点,这很程度上也是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
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世界是一个地理狭窄但贸易发达的地区,人员、物资流动速度非常的快,每天都有新鲜事物通过海上贸易从四面八方汇集过来。所以古希腊人在面对这些形形***的陌生人和陌生事物时,自然而然地首先想要搞明白这些人是谁,这些事物是什么,进而将这种思维习惯延伸到了对世界的认识上。
而古华夏世界则是一个典型的大陆农业文明,是一个地理延绵不绝但人和物的流动都相对缓慢的地区。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古华夏人最关注的就是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所以总是试图从各种自然现象背后存在的规律性。
另一方面,古华夏世界还是一个原生文明,而古希腊世界则是一个次生文明。事实上包括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在内的世界上所有原生文明最早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这是由人总是以直观经验优先的特点所决定的。一些语言学研究者认为,次生文明的文字是在摒弃了象形文字的“指物”功用转向“指事”功用才发展起来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像古华夏这样的原生文明无法发展出逻辑学,但古希腊这样的次生文明则可以。当然,中国古代也不是没有发展逻辑学的尝试,只是因为这个第一开端被冠以“诡辩”之名而早夭。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已经习惯于用语言和文字指物,而不是用来指事。当某些理论与我们研究的核心问题“象”太远时,自然就会被人们冷落。
但没有主体性概念且缺乏逻辑体系就一定是落后的哲学吗?我觉得也不尽然。因为像西方哲学研究了两千多年世界是什么,但最终在现代还是兜兜转转回到了世界为什么的问题上来。而中国哲学在打开国门全面拥抱西方文明后,也很快理解了西方哲学中的诸多抽象概念。这说明中国哲学的短板是很容易补齐的,所谓的原生文明和次生文明之间的差距,可能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大。当然,这只是在学术层面,在大众层面普及,道路还很漫长。
最后再回到那个最基本的问题:人真的能和大自然分离吗?如果不能,那研究“是”和研究“象”,应该都是同样重要的吧?
免责声明:
1. 《中国哲学为什么研究“象”,而不研究“是”?》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著者或相关公司所有。
2. 若《86561825文库网》收录的文本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