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我们的 教育焦虑

时间:2023-03-23 15:46:17  热度:0°C
有感于我们的“教育焦虑”张永耀教育焦虑是当前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症状。什么是教育焦虑?教育焦虑就是人们对于子女教育的结果过分担心,具体表现在唯恐孩子上不了好学校,得不到公平对待,最终考不上好大学,以致最后无法在社会上很好地就业或取得自己所期许的地位。这种焦虑已经成为当今中国人最烦心的一件事情,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成就体验、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当然,也关系到经济发展是否有后劲,关系到国家是否有竞争力等。正是源于这种教育焦虑,许多学者都在大声疾呼正视中国教育的问题。“钱学森之问”的提出,也是教育焦虑的反映。为什么中国人会有如此强烈的教育焦虑?最直接的感受来自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和升学大战的愈演愈烈。在当下,科技发展速度日新月异,而市场竞争越来越残酷,理想的就业职位越来越难寻找,于是,人们就把应对这些压力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教育上,教育就成了救命稻草。然而,不公平竞争的教育现实,使人们对教育失败的恐惧与日俱增,每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教育竞争的失败者,因为一旦在教育竞争中失败就很难再成为社会竞争中的成功者。面对这种连锁式的忧虑,就产生了家长为教育过度投资,对孩子施加过分的压力,对学校老师有过分的期待,也对自己的承受能力产生了过高的期望。这种期望是普遍的,而它正是应试教育、升学大战的幕后推手,这也是应试教育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我们知道,***开放以来,中国家庭的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即独生子女家庭所占的比率越来越高,于是,孩子教育成功便成了家庭的唯一希望。当然,这一方面是由于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使然。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社会严重缺乏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所以人们不得不把未来的家庭安全建立在对教育的重视上。对每个家庭而言,孩子的教育成功便是家庭的成功,而孩子的教育失败则是众多家庭普遍无法承受的。正是这种担忧心理,才构成了中国社会对教育的普遍焦虑。于是,对中国来说,教育成功的“标准”就是指升学考试成功,即一路从重点幼儿园升入重点小学再到重点中学,直到重点大学乃至国外留学。这就构成了一道独特的中国风景:升学竞争从幼儿园一直延伸到大学。显然,对教育期望越高,投资越大,则人们对教育失败的恐惧心理就越强。由于在教育竞争中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从而又加重了人们对教育的焦虑心理。在焦虑状态下人的决策行为往往是非理智的,我们便经常看到太多家长盲目地、过度地投资教育,逼迫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对社会上的各种宣传不加甄别,对学校老师的要求言听计从,甚至想尽一切办法讨好老师。我的很多在学校当老师的朋友就每每能在各种节日之前收到学生家长的各式“心意”,其中便包括了现金、礼品、消费券、购物卡等。这种饥不择食的心理导致了教育行业风气的败坏。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在各科学业中成绩均要达到优秀水平,并想尽一切办法为孩子成功创造一切条件,尽管这些代价有时非常高昂,但中国家长却心甘情愿承受,这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国教育情结。在教育焦虑的状态下,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往往是不切实际的,总希望孩子成绩第一。这种期望一方面是望子成龙心切作祟,另一方面是对经济投入过大企求回报的心理作怪。因为在这样的投资逻辑中,认为高投入就应该有高回报,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公式即使在经济活动中也不具有普遍性,而在教育活动中尤其不适用教育中的不确定性实在是太多了。由于这种非正常的心理存在,他们往往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从而也会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粗暴无理的干涉。正是处在这种畸形教育需求心理的影响下,孩子的人格发展也被扭曲,他们认识到只有分数才能使自己获得一个优越的地位,至于别的方面的能力发展大抵都是不重要的。从而也使得他们对分数特别敏感,甚至为了分数而牺牲一切时间和娱乐。而这种心理也被学校的分数万能论所认可,这种学校教育氛围,正是教育失败的基因。在教育行为中,功利主义盛行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们期望通过接受教育,谋求好工作,最终获得物质上的补偿;但同时却忽视了教育乃是塑造人的心灵的事业。康德有句名言,“教育使人成为人”。也就是说/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使一个自然人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健全发展的社会人,教育的真正作用也在于此。而在当下的社会氛围下,人们普遍只看到教育的功利价值、物质回报,很少看到教育对人的品格、人的心灵塑造的价值,这正是教育失败的真正根源。随着功利主义在教育中盛行,一切教育活动都开始与物质奖赏制度建立了联系,以至于人们只关心物质收获多少,不再去思考真正的教育是什么。目前,人们已经习惯于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考量教育,从而使教育自身的特性正在丧失,教育变成了简单的学历证书符号,变成了交换社会地位的工具。这种思维方式的变化就使教育的钟摆从一个为***服务的极端走向为经济服务的另一个极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品格的人,这种人能够***思考、***判断,这种人才能承担社会责任,成为社会建设的主动者。而在功利主义视野下,教育已经俨然成为应付考试的工具,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和分数的奴隶,他们在考试的指挥棒下失去了自主思考的能力。他们的个性潜能就被压抑了,为社会所需要的道德素质就丧失了。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心态与社会上物质主义泛滥是一脉相承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传统的价值观念被颠覆,而相关的价值规范没有建立,从而出现了一个价值真空期。在这个时期,物质主义和及时享乐成为很多人的主导价值观。这种社会***在教育领域中也显现出来,教育也开始追求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无论大中小幼教育机构,人们的一切行为均与金钱挂钩,人们的行为几乎是趋向于唯利是图。这在教育中表现为道德底线的失守,出现了一种文化溃败的现象。在这种功利主义的教育***影响下,教育只追求升学率实属必然。于是人的***、尊严、自我实现潜能等使人成为真正人的价值被忽视了,而这些才是人成为创造主体的前提条件。实际上,教育被简化为谋生工具,折射出来的是中国人普遍存在的生存焦虑问题。所以,解决中

郑重声明:
1. 《有感于我们的 教育焦虑》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著者或相关公司所有。
2. 若《86561825文库网》收录的文本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