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北方民族(1)匈奴:融合称霸中原 谢幕最后一个匈...

时间:2023-06-06 10:31:54  热度:0°C

自西周、春秋起,居住中原的人们把四周侵扰的少数民族统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西周“烽火戏诸侯”而***(公元前771年)的周幽王就是被西戎兵打败的。

最早有记载北狄战事的是“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北伐山戎救燕之战(公元前664年)。在追击中,齐军一度在迷谷处迷路,幸赖管仲足智多谋,找了几匹孤竹国老马(老马识途),将全军带出迷谷。

西晋时期的“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羯、氐、羌),开创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先例,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接上期)

六 匈奴的融合(两晋十六国时期)

经过三国时期的战乱和迁徙,到西晋初,迁居塞内的匈奴人(南匈奴)已遍布今甘肃、陕西、山西、河北的北部等地,他们与汉族或其他民族杂居并融合,其中汉化或正在汉化的部分,泛称为“屠各”。

这一时期,匈奴的民族融合,主要有三类:一是与汉族融合;二是与鲜卑的融合;三是与杂胡的融合,其后分别建立了“前赵***”、“后赵***”、“北凉***”和“大夏”***,其活动贯穿于十六国始终。

前赵(304-329):

公元291年,西晋统治集团因贾后乱政,爆发了“八王之乱”,混战延续长达16年之久。304年,“八王”之一的成都王司马颖在混战中处于劣势,欲引匈奴作外援。

于是拜手下将领匈奴屠各部都尉刘渊为“北单于、参丞相军事”,派他返回并州(今山西太原至内蒙河套一带)召集南匈奴五部骑兵参战。刘渊回并州后,立即在离石树起反晋旗帜,自称“大单于”,以复国号召族人数万,自称“汉王”。

  308年秋,刘渊攻克平阳、河东二郡,***于平阳,立皇帝位。以子刘和为大将军,刘聪为车骑大将军,族子刘曜为龙骧大将军,分统诸部。此前因战乱啸聚的各族流民纷纷归附,拥其为反晋共主。

匈奴“汉国”以南匈奴五部为核心力量,实行胡汉分治。刘渊任命太子为大单于,统领五胡豪杰,用部落军事制的方式管理“六夷”(匈奴、鲜卑、羯、氐、羌、巴蛮或乌桓)约20万部落,以保持其劲悍之风。

同时,建立左、右司隶,以郡县制管理***,其政体显示出强烈的胡族文化色彩。

310年,刘渊病死,子刘和继位,兄弟不睦,刘聪杀兄自立。在稳定内部后,刘聪驱军南下,与晋军在河南展开激战。311年,匈奴军攻破洛阳,俘掠晋怀帝司马炽。316年,刘曜军进入关中,***长安,晋愍帝司马邺出降,西晋***。

318年,刘聪死,子刘粲即位。大司空靳准***刘粲,自号汉天王,置百官。驻兵关中的刘聪族弟刘曜,在太保呼延宴、并州刺史石勒等重臣拥戴下,在长安称帝。刘曜、石勒出兵击灭靳准,焚毁平阳宫。

319年,刘曜返长安,立羊氏为皇后,子熙为太子,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

前赵刘曜则在胡汉分治的同时,积极采取民族融合和文化同化政策,如推行儒学,在长安设立太学和小学。相比汉国,前赵***显示了一定的汉化倾向。后起的各少数民族***大都继承了胡汉分治制度,形成当时***之特点。

328年,刘曜东征羯人石勒,在洛阳的战斗中兵败被杀,其子刘熙弃长安奔上邽(今甘肃天水市西)。329年,石勒在上邽杀太子刘熙及其将相公卿等三千余人,前赵亡。

后赵(319-352):

  后赵为羯人石勒创建。羯人入塞之前,隶属于匈奴。《魏书·羯胡石勒传》说:“其先匈奴别部,分散居于上党武乡羯室,因号羯胡。”

石勒为上党武乡羯人。随刘渊起事,为辅汉将军、平晋王。刘聪即位后,受命伐晋,击败晋东海王司马越众二十余万,歼灭西晋主力。他驻守襄国(今河北邢台),经略冀、幽、并、营四州。

316年,匈奴“汉国”河东发生大蝗灾,平阳饥荒,司隶部人二十万户投奔石勒。

319年,石勒自称赵王、大单于,史称后赵。石勒向东击破段氏鲜卑,向南迫退东晋军,尽收河南之地,后与前赵矛盾日益尖锐。

328年,前、后赵大战,石勒俘杀前赵主刘曜。次年灭前赵。330年,石勒即皇帝位。

后赵继承前赵胡汉分治政策,“号胡为国人”,羯人是后赵基本力量,其次为“六夷”。后赵强盛时,拥有北方十五州之疆域。

333年,石勒去世,太子石弘继位。次年,掌握实权的石勒义子石虎废弘自立皇帝,***于邺(安阳北至河北临漳一带)。

石虎为政苛暴,滥杀无辜,动辄上万,致使人心不稳,各种反抗此起彼伏,羌胡相攻,无日不战。

349年,石虎卒后,诸子争权,互相残杀。手握军权的石闵(本姓冉,石虎养孙)起兵斩杀石遵,立义阳王石鉴为帝。

石鉴欲诛冉闵,但事情败露,冉闵率兵尽杀诸胡,掀起反胡羯的浪潮,下令“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一日之中,斩首数万。

冉闵亲率赵人诛诸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石氏一门被诛杀殆尽。

350年,冉闵自立为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后赵的***以及冉魏的杀胡令,加剧社会动荡。后赵残余势力与冉闵相攻,并引入东部慕容鲜卑势力。352年,冉闵迎击来犯的慕容鲜卑,战死于龙城(今辽宁朝阳)。冉魏历二年而亡。

北凉(401-439):

  北凉的创建者沮渠蒙逊,世为部落酋豪。居住在张掖一带的临松,“其先世为匈奴左沮渠,遂以官为氏焉”。其祖先因居卢水(今黑河),以后其种人散居于其他各地的均以“卢水胡”见称。

397年,后凉吕光借故杀蒙逊伯父罗仇等,蒙逊遂聚众起兵,攻占临松郡,进屯金山(今甘肃山丹县),聚众数千,共同拥立后凉建康太守段业为大都督、凉州牧。401年,沮渠蒙逊杀段业,自为大都督、凉州牧、张掖公,史称“北凉”。

蒙逊即位初,先后与都于姑臧(今甘肃武威)的后凉吕氏、都于西平(今青海西宁)的南凉秃发鲜卑、都于敦煌的西凉李暠、都于长安的后秦姚氏进行战争,疆域不断扩大。

412年,蒙逊自张掖***姑臧,称河西王。421年,蒙逊灭西凉,据有西凉七郡。433年,蒙逊死,子沮渠牧犍即位。439年,北魏主拓跋焘亲征北凉,破姑臧城,牧犍出降,北凉亡。

七 最后一支匈奴

“大夏”(407-431): 

大夏是“铁弗匈奴”首领赫连勃勃在朔方建立的一个***。“铁弗”意为匈奴父、鲜卑母之裔,即匈奴与鲜卑两族的融合体。赫连勃勃先世属南匈奴,与前赵刘渊为近支。汉主刘聪在位时,赫连勃勃曾祖刘虎曾受册封为楼烦公。

公元365年,赫连勃勃父刘卫辰依附前秦苻坚守卫朔方。383年淝水之战后,前秦亡,刘卫辰相继依附于西燕慕容永、后秦姚苌,与拓跋魏相攻击。

391年,刘卫辰死,其子勃勃被后秦主姚兴拜为安北将军、五原公,统辖三交(今陕西榆林西)五部鲜卑等部众。

406年,勃勃叛后秦自立,次年六月,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统有陕北、河套之地。413年,勃勃发岭北夷夏10万人修筑统万城(今陕西榆林),作为都城。因耻祖先从母氏姓刘,乃改刘为“赫连氏”,意谓“徽赫与天连”。

赫连勃勃凶悍善战,连年与后秦、南凉等混战,杀掠惨重。417年,东晋太尉刘裕灭后秦(都城长安)。赫连勃勃乘刘裕回军,发兵破长安,杀伐无数,称帝长安,但都城仍在统万。

统万城遗址

425年,勃勃死,诸子内争,太子被杀,次子赫连昌继立。427年,北魏拓跋焘攻陷统万城,赫连昌逃往上邽(今甘肃天水),后被擒获,拓跋焘以公主嫁为其妻,封其为秦王,曲意笼络。

但赫连昌耻于臣服,不久即背魏西走,死于途中。其弟赫连定收其余众逃回上邽,并于428年春即帝位。

431年,赫连定击杀***于南安(今甘肃陇西县东)的西秦王乞伏暮末。又欲西击北凉沮渠蒙逊,不料中途被吐谷浑王慕容璝击败,被执送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都城),为拓跋焘所杀,大夏亡。

自“前赵”、“后赵”、“北凉”、“大夏”***以后,匈奴这一民族共同体便从***舞台上消失了,赫连勃勃成为最后一支匈奴人,公元431年以后, 匈奴 这个民族名称,从此不再出现于历史舞台。大夏的国都统万城是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在东亚留下的唯一的遗迹。

我记得有一部小说,高建群所著的1993年初版的《最后一个匈奴》,再现了陕北这块匈奴曾留下最后足迹的特殊地域的世纪延续,还对最后一个匈奴的特质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一下。

最后,我们再聊聊北匈奴人的西迁。北匈奴在西域遭到东汉的反击,已无法立足,大约在160年左右开始了西迁,先来到锡尔河流域的康居国暂居(现乌兹别克、哈萨克斯坦一带)。

后来,北匈奴主力经过二百年左右,四处征战,期间历经锡尔河、顿河、里海、多瑙河,于公元374年攻入东哥特人的领地,到达欧洲,迫使欧洲各民族开始了大迁徙,盎格鲁人、萨克森人***到了英伦三岛,日耳曼人南下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又使西罗马帝国最终走向消亡,整个欧洲为之震荡。

据史学家考证,北匈奴的后裔就是现在东欧的匈牙利人(欧洲最早称“匈人”),但也有不少异议,我们权当如此吧。

本作品图文无侵权意图,如有雷同,告知删除。感谢您的关注!

免责声明:
1. 《消失的北方民族(1)匈奴:融合称霸中原 谢幕最后一个匈...》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著者或相关公司所有。
2. 若《86561825文库网》收录的文本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