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库乌雾凯欧蒂神迹的跨文化书写论文

时间:2022-10-30 18:38:19  热度:0°C
阿库乌雾凯欧蒂神迹的跨文化书写论文 一、阿库乌雾的美国书写 四川凉山的阿库乌雾(汉名罗庆春)是当代彝族的代表性诗人。他曾经创造了彝族文学史上的多个“第一”:1994年出版的冬天的河流是彝族文学史上的第一部彝语现代诗诗集/1998年出版的虎迹是彝族文学史的第一部现代散文诗诗集/xx年他的三首彝语诗歌通过翻译在美国的文学期刊上发表,是最早翻译成外语并在国外发表的彝语现代诗/xx年虎迹(TigerTraces)以汉英和彝英对照的形式在美国出版,这也是彝族文学史上的第一次。这些“第一”体现了拥有少数民族身份的阿库乌雾再塑地方传统并使之伸展至世界多元舞台的能力。正如他的美国研究者马克本德尔所说的,尽管阿库乌雾根植于一个诗歌文化深厚、诗人辈出的土壤,他仍是其中的一个“标新立异者”。 二、文学塑造的审美现实 经过诗人和译者的有意为之,凯欧蒂神迹的命名与17年前的虎迹的标题形成了互文:两者都以“迹”为核心词,修饰语分别是印第安传说中的狼(即Coyote的音译“凯欧蒂”)和彝族的虎。若用英译的标题来看,两者的形式更显工整CoyoteTraces与TigerTraces。凯欧蒂是印第安人传说里变化多端、给印第安人带来火种的神/而虎在彝族的创世史诗梅葛里是彝人的祖先。两者都是护佑本民族的神灵,是民族传说的核心意象。从“虎”到“狼”,串联起二者的首先是诗人自己从凉山到北美的旅行“踪迹”,其次是诗兴想象的驰骋。 三、从自我表述到他者想象 阿库乌雾的美国书写,堪称当代全球性文化交流的产物。从物质技术的层面,凯欧蒂神迹是伴随着个人身体的全球旅行、依靠学术交流和出版合作的全球联系而产生的。从思想的层面,如阿库乌雾设想的“承担彝族美国印第安边缘文化的对接的任务”,也是新时代的主题。借助美国比较文学学者大卫戴姆罗什(DavidDamrosch)的观点来看,阿库乌雾的诗作跨越语言、国家的边界,在另外一种语言文化里传播,即属于当代的“世界文学”现象。以少数民族的身份进入“世界文学”的轨迹,这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话语实践意味着什么?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学科及其实践话语,是以“少数民族”身份的确立为合法性基础的,故其内在的判定标准为具有民族族别身份、使用民族语言创作、表现民族题材的文学为少数民族文学。在陆续成立的文学协会、学术机构、文学奖项、文学刊物等的共同引导下,一批具有“少数民族作家”特质的作家队伍成长起来了。彝族诗人阿库乌雾就是其中一位。 作为20世纪80年代涌现的一名少数民族诗人、评论家,阿库乌雾近三十余年的作品绝大部分都是对本民族的“自我表述”。作为诗人,阿库乌雾出版了九部诗集,包括彝语诗集两部,汉语诗集四部,彝英对照一部,汉英对照一部。他的诗歌绝大部分都是“彝族主题”:表现彝族文化生活、探索彝族传统精神内核、思考传统文化遭遇的现代性危机。由于具有鲜明的彝族特征和杰出的诗歌技巧,他的诗作入选多种诗歌选集,曾三次荣获四川省少数民族文学奖。 作为文学评论家,阿库乌雾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体验提升为理论,多年来提出“母语诗学”“第二母语”“文化/文学混血”“双语书写”等多种少数民族文学的诗学理论,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 余论 最后,笔者想描述阿库乌雾表演自己的彝语诗歌作品招魂的情景。招魂原名为支格阿龙招魂,是阿库乌雾在1994年创作的关于彝族神话英雄支格阿龙的史诗体作品。阿库乌雾在多种场合大大小小的诗会、联欢会、宴会、学术会议等朗诵过这首彝语代表作。在朗诵时,阿库乌雾微闭双眼,双手高扬,用富有***力的嗓音***地呼喊:“哦啦归来吧!”听众们也情不自禁呐喊、回应他的呼声。在凯欧蒂神迹里,阿库乌雾不只一次地写到美国的听众倾听自己朗诵母语诗歌的反应。他在诗里向美国人朗诵了自己的诗/而他叙述这些情景的诗歌,再一次成为美国读者的阅读对象。这样一来,异文化的读者就陷入他所制造的跨文化交流的幻象之中:无条件地接受他叙述的听众对他诗歌的赞同,从而导致对正在阅读的这首诗的赞同。这种诗歌技艺表明,他对自己诗歌的命运,有着高度的控制意识,这意识或许

免责声明:
1. 《阿库乌雾凯欧蒂神迹的跨文化书写论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著者或相关公司所有。
2. 若《86561825文库网》收录的文本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