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为何被称为“郭老曹”剧院?

时间:2022-04-03 22:11:27  热度:1°C

一个剧院的成功和与一批杰出的剧作家保持长期、固定、亲密的合作是分不开的。建院之初,北京人艺就受到了郭沫若、老舍、曹禺为代表的文学家、剧作家的作品孕育滋养,北京人艺也因排演郭沫若、老舍、曹禺三位先生的剧作而著名,在10年间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具有独特韵味的演剧风格。这三位先生可以说是北京人艺的老师,他们不仅为人艺提供了经典的剧作,还时常与演员倾心交流,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生活。

(位于人艺戏剧博物馆序厅的“郭老曹”浮雕)

郭沫若——北京人艺话剧民族化探索的助力者

郭沫若才华横溢,生平创作了十多部历史剧。他的历史剧充满浪漫主义、富有诗情;不过于追求生活细节而以突出思想、***为特点。

1956年,针对话剧舞台上普遍存在的概念化表演、挤情绪等现象,北京人艺决定开始进行话剧民族化的探索试验。所谓话剧民族化,简而言之就是使话剧这种纯粹的舶来品能够有机地吸收中国戏曲中的精华,使之呈现出民族特色和中国样式。经过深思熟虑,总导演焦菊隐选中郭沫若创作的《虎符》作为试验的首个剧目,从而开创了北京人艺与郭老的合作之路。

(1957年《虎符》剧照)

1957年1月到7月,《虎符》在首都剧场共演出了73场,其虚实结合的表演、充满诗意的台词、小桥流水的布景,得到了郭老和戏剧专家的一致认可。《虎符》上演后,不甘止步的焦先生又选择了一部郭老的剧本《高渐离》,希望在音乐方面进一步探索,郭老被他的执著精神所感动,决定再为北京人艺写一个既是古装又有音乐的新剧本,这就是《蔡文姬》。1959年2月,郭老以天赋的才情仅用了7天创作完成剧本,当他把剧本交到导演焦菊隐手上时,焦先生兴奋地说:您写的剧本正是我想要的剧本。焦菊隐带领朱琳、刁光覃、蓝天野等一批骨干演员仅用了40多天就将该剧搬上舞台,使它成为北京人艺向建国十周年献礼的八大剧目之一,这也标志着话剧民族化的探索进入了成熟阶段。

(郭沫若在北京人艺给《蔡文姬》的演员说戏)

之后的1962年,北京人艺又排演了郭老的《武则天》。1978年郭老去世前不久,北京人艺从他的诸多题字中提取、合成了“北京人民***剧院”几个字,将它们刻在一块楠木的木牌上,这一院牌在人艺的剧院门口悬挂了20多年。

老舍——北京人艺风格的奠基人

对于老舍先生,曹禺曾经这样讲:北京人民***剧院的生命,一部分是由老舍先生的心血灌溉的。1951年“老人艺”因上演老舍的《龙须沟》而出名。北京人艺建院后,又马上排演了《龙须沟》。1981年,当《茶馆》作为中国首部走出国门的话剧登上欧洲舞台的时候,震动了西方的戏剧界。

(1953年《龙须沟》剧照)

我们怀念老舍先生,并不是仅仅因为他为剧院留下了几部剧本,更主要是他的文学风格奠定了北京人艺的风格,他的作品影响一批***家。北京人艺的***风格,用西方评论界的话,三点概况:“现实主义、民族化、完美的整体感。”这些风格尤其在老舍的《龙须沟》《骆驼祥子》《茶馆》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1963年4月,老舍先生在北京人艺排练厅看《茶馆》排练以后与导演、演员交谈,前排由左至右:于是之、英若诚、童超、夏淳、老舍、焦菊隐。)

老舍先生爱热闹、讲话幽默,又爱朗读,那些年,他时常散步到北京人艺,给大家一边朗诵新创作的剧本,示范剧中人物的音容笑貌动作举止,其生动的演绎激起演员们的创作***。同时他也会虚心听取大家对剧本的意见和建议,回去不厌其烦地修改,曾经一部《春华秋实》,他在家修改了十几遍;人艺的***家无论导演和演员,也常常在排练之余来到丹柿小院,和老舍先生讨论创作细节,因而得来一部又一部令观众叫好的作品。北京人艺的老一辈***家对老舍先生怀有深厚的感情,视他为长辈、知己、挚友。

曹禺——北京人艺首任院长

曹禺是北京人艺首任院长。1952年6月12日北京人艺宣告成立,曹禺时年42岁,一直任职到他辞世,达44年之久。尽管他的社会***很多,但他最钟爱的、最看重的是“北京人艺院长”这个职务。他的作品和人品像两块基石,奠定了人艺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之前,建立这样一座专业化的话剧院团是他们所不敢想的。因此,作为创始人之一的曹禺带着巨大的热情和他们各自的***经验在一起勾画北京人艺美好的蓝图。建院之后,因为有近水楼台之势,北京人艺除了演出《雷雨》《日出》《北京人》《家》等曹禺先生的旧作之外,曹禺还在各种杂事纷扰中,费尽心力为剧院新创作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三个戏。

(1979年《雷雨》剧照)

从50年代到90年代,他为几代演员讲述他剧本中的人物,唤起演员对人物的创作欲望和深切的爱与同情;同时,他亲自登门向郭沫若、老舍、田汉等名家约稿,以自己的影响力和与诸位大家的友情为北京人艺***来高水平的剧本,比如《茶馆》,就是曹禺、焦菊隐在听了老舍先生读完一个叫《***三兄弟》的剧本后,特别喜欢其中描写清末茶馆的一幕戏,在他们的建议下,老舍先生用三个月时间完成的剧本,上演后一***打响。同时,他以他的胸襟和包容,全力支持焦菊隐、林兆华等导演,充分肯定他们的想法与作为,鼓励他们在舞台上不断创新,实现自己的***理想。

北京人艺所取得的每一点成就、每一点进步,都与曹禺的辛勤浇灌分不开。曹禺是这样热爱北京人艺,他曾写道:“戏演完了,人散了,我甚至爱那空空的舞台……”

“郭老曹”的作品铸就了北京人艺的风格,他们的剧目反复上演,久经不衰,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工作者,因此,北京人艺也被称为“郭老曹”剧院。

来源: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

免责声明:
1. 《北京人艺为何被称为“郭老曹”剧院?》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著者或相关公司所有。
2. 若《86561825文库网》收录的文本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