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详细的污泥消化问题大总结工作总结

时间:2023-02-20 13:37:35  热度:0°C

1、史上最详细的污泥消化问题大总结工作总结史上最详细的污泥消化问题大总结1、什么是污泥消化污泥的好氧消化是在不投加有机物的条件下,对污泥进行长时间的曝气,使污泥中的微生物处于内源呼吸阶段进行自身氧化。好氧消化可以使污泥中的可生物降解部分(约占污泥总量的80%)被氧化去除,消化程度高、剩余污泥量少,处理后的污泥容易脱水。好氧消化比厌氧消化所需时间要少得多,在常温下水力停留时间为1012d,主要用于污泥产量少的场合。一般鼓风量为4/216/8m/(h)、污泥负荷为0/040/05kgBOD5/(kgMLSSd),BOD5去除率约50%。3、污泥好氧消化特点和种类有哪些与高浓度废水的厌氧处理区别在哪里1

2、)采用两级消化时,一级消化池和一级消化池的停留时间之比可采用1:1、2:1或3:2,其中以采用2:1的最多:一级消化池的液位高度必须能满足污泥自流到一级消化池的需要,地下水位较高时、必须考虑池体的抗浮,对消化池进行清理时最好选择地下水位较低的时候进行。2)污泥厌氧消化池一般使用水密性、气密性和抗腐蚀性良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直径通常为635m,总高与直径之比为0/81/0,内径与圆柱高之比为2:1。池底坡度为8%,池顶距泥面的高度大于1/5m,顶部集气罩直径一般为2m、高度为12m、大型消化池集气罩的直径和高度最好分别大于4m和2m。3)污泥厌氧消化池一般设置进泥管、出泥管、上清液排出管、溢流管

3、、循环搅拌管、沼气出管、排空管、取样管、人孔、测压管、测温管等,一般进泥管布置在池中泥位以上、其位置、数量和形式应有利于搅拌均匀、破碎浮渣,污泥管道的最小管径为150mm,管材应耐腐蚀或作防腐处理,同时配备管道清洗设备。4)上清液排出管可在不同的高度设置34个、最小直径为75mm,并有与大气隔断的措施/溢流管要比进泥管大一级,且直径不小于200mm,溢流高度要能保证池内处于正压状态/排空管可以和出泥管共用同一管道/取样管最小直径为100mm,至少在池中和池边各设一根,并伸入泥位以下0/5m/人孔要设两个,且位置合理。5)池四周壁和顶盖必须采取保温措施。6、污泥厌氧消化池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投配率是

4、消化池每天投加新鲜污泥体积占消化池有效容积的百分率,投配率与污泥龄互为倒数。在不计排出消化液的情况下,消化池的固体停留时间与水力停留时间相同,也就是污泥的消化时间。例如污泥投配率为5%时,生污泥在消化池中的停留时间即泥龄为20d,污泥体积投配率为0/05m/(m/d)。投配率高,消化速度慢,可能造成消化池内脂肪酸的积累,使pH值下降,污泥消化不完全,产气量下降,污泥削减量减少。投配率低,污泥消化比较完全,产气率较高,但要求消化池容积足够大,这样会使消化池容积利用率降低、基建费用增高。另外,为保证消化池内微生物的数量与污泥有机物的比率即污泥负荷稳定,污泥的投配率与污泥的含水率也有关系,含水率低的

5、污泥投配率应当适当减小,含水率低时污泥的投配率可以适当加大。8、污泥厌氧消化池消化污泥的培养方法有哪些1)污泥厌氧消化池处理的对象是活性污泥,一般不存在***性问题。但为了加快培养启动过程,除了投入接种污泥外,还应做好加热保温工作。2)充分搅拌消化池内的接种污泥加热至规定温度后,再逐渐投加浓缩污泥,同时继续做好加热和搅拌工作,使消化池内的温度始终处于最佳状态。3)采用接种培养法时,初期生污泥的投加量与接种消化污泥的数量和培养时间有关,早期可按设计进泥量的30%50%投加,一般培养到60d后,再逐渐增加投泥量。4)经常测定产气量和池内消化液VFA的浓度及pH直、如果由监测结果发现消化进行得很不正常,

6、应立即减少进泥量、或再投加其他类型的消化污泥作为接种污泥重新培养。5)为防止发生***事故,接种前应使用氮气将消化池和输气管路系统中的空气置换出来,产生沼气后,再逐渐把氮气置换出去。6)污泥厌氧消化池处理的对象是活性污泥,其中的跤、氮、***等营养物质一般是均衡的,能够适应厌氧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需要。因此,在消化污泥的培养过程中不必处理高浓度工业废水那样需要加入营养物质。10、污泥厌氧消化池内设置搅拌的作用混合搅拌是提高污泥厌氧消化效率的关键条件之一,没有搅拌的厌氧消化池,池内料液必然存在分层现象。透过搅拌可消除分层,增加污泥与微生物的接触,使进泥与池中原有料液迅速混匀,并促进沼气与消化液的分离,同时

7、防止浮渣层结壳。搅拌良好的消化池容积利用率可达到70%,而搅拌不合理的消化池的容积利用率会降到50%以下。搅拌可以连续进行,也可以间歇操作,多数污水厂采用间歇搅拌方式。一般情况下,每隔24h搅拌1次,搅拌时间不应超过1h。通常在进泥和蒸汽加热时同时进行搅拌,而在排放消化液时应停止搅拌、使上清液经静止沉淀分离后排出。采用底部排泥方式时排泥过程中可停止搅拌,而在采用上部排泥方式时在排泥过程中必须同时进行搅拌。11、污泥厌氧消化池的搅拌方式1)池内机械搅拌:即在池内设有螺旋桨,通过池外电机驱动而转动对消化混合液进行搅拌,搅拌强度一般为1020W/m3池容,所需能耗约为0/0065KW/m3。每个搅拌

8、器的最佳搅拌半径为36m,如果消化池直径较大,可以设置多个搅拌器,呈等边三角形等均匀方式布置,适用于大型消化池。机械搅拌的优点是对消化污泥的泥水分离影响较小,缺点是传动部分容易磨损,通过消化池顶的轴承密封的气密性问题不好解决。密封可以采用在搅拌轴上***水封罩、消化池顶盖上设水封槽的方式,水封罩在水封槽内转动可起到密封作用,水封槽内的水深可以根据消化池内气相压力而定。2)沼气搅拌:即用压缩机从池顶将沼气抽出,再从池底冲入,循环沼气进行搅拌,沼气搅拌有利于使沼气中的CO2作为产甲烷的底物被产甲烷细菌利用,搅拌强度一般为12m3沼气/(m2h),所需能耗为0/0050/008KW/m3,所用压缩机必

9、须保证绝不漏气,以免吸入空气或泄漏沼气引起***。3)水泵循环消化液搅:通常在池内设射流器,由池外水泵压送的循环消化液经射流器喷射,从喉管真空处吸进一部分池中的消化液或熟污泥,污泥和消化液一起进入消化池的中部形成较强烈的搅拌,所需能耗约为0/005KW/m3,用污泥泵抽取消化污泥进行搅拌可以结合污泥的加热一起进行。12、厌氧消化池的水泵循环搅拌的特点和基本要求使用水泵抽取消化池内的部分混合液加压回流到消化池内、实现进水或进泥与原混合液充分混合的方法,称为水泵循环搅拌。水泵循环搅拌设备简单,维修方便,为了使混合液混合完全,需要的循环量较大,1m3有效池容积搅拌所需能耗一般为0/005kW。为提高混

10、合效果,通常在消化池内设射流器,由水泵压送的混合液经射流器喷射,在射流器喉管处形成真空,吸进一部分池中的消化液或熟污泥,形成更为强烈的搅拌。为了防止堵塞,循环混合液管道的最小管径不能小于150mm。射流器的选择必须与水泵的扬程相匹配,所采用污水泵的扬程一般为1520m,引射流量与抽吸流量之比一般为1:(35)。射流器的工作半径为5m左右,当消化池的直径超过10m时,可设置多个射流器。采用水泵循环搅拌时,由于经过水泵叶轮的剧烈搅动和水封器喷嘴的高速射流,会将污泥打得***,对消化污泥的泥水分离非常不利,有时会引起上清液SS过大。因此,这种搅拌方式比较适用于小型消化池。14、污泥厌氧消化池的沼气搅拌

11、方式污泥厌氧消化池的搅拌是利用消化池产生的一部分沼气,经过压缩机加压后通过竖管或池底的扩散器再送入消化池,达到搅拌混合均匀的目的。沼气搅拌的方式有三种:1)气提式搅拌:将沼气压入设在消化池的导流管中部或底部,使沼气和消化液混合后,含沼气泡的污泥密度减小后沿导流管上升,使消化池内消化液不断循环搅拌达到混合的目的。2)竖管式搅拌:根据消化池直径大小,在池内均匀布置若干根竖管,经过加压的沼气通过沼气配气总管分配到各根竖管,再从竖管下端喷出,起到搅拌混合的作用。3)扩散式搅拌:经过压缩的沼气通过安装在消化池底部的气体扩散器在消化池内产生消化液的旋转流动,起到搅拌混合作用。15、污泥厌氧消化池的加热方式

12、污泥厌氧消化一般都采用中温35消化,为保持消化池内的温度适中,必须对进泥进行加热升温。厌氧消化池的常用加热方式有在消化池外热交换器预热、用蒸汽直接在消化池内加热、在消化池内部安装热水加热盘管等三种。还有在消化池外建预热投配池对生污泥加热后再投加到消化池中的方式。甲烷菌对温度波动非常敏感,一般应将消化污泥的温度波动控制在土1范围内。温度波动即加热的效果与进泥次数、进泥历时和每次的进泥量有关,进泥次数少必然导致每次进泥量较多,使加热系统超负荷,供热不足引起温度的降低。因此,进泥应尽量均匀和接近连续。16、污泥厌氧消化池产气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有哪些?以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温厌氧消化为例,生污泥含水率为

13、96%左右、投配率为6%8%时,每立方米生污泥的产气量为1012m3。如果采用高温消化,同样的条件下,每立方米生污泥的产气量可达到2223m,投配率为13%15%时每立方米生污泥的产气量为1315m。1)有机物投配负荷太低:在其他条件正常时,沼气产量与投入的有机物成正比,投入的有机物越多,沼气产量越多。反之,投入的有机物越少,则沼气产量越少。出现产气量下降的原因,往往是由于浓缩池运行不佳,浓缩效果较差,大量有机固体随浓缩池上清液流失,导致进入消化池的污泥浓度降低,即相同体积进泥的情况下有机物数量减少。此时可通过加强对污泥浓缩工艺的控制,保证达到合格的浓缩效果。2)甲烷菌活性降低: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甲烷菌活性降低,分解VFA速率降低,因而沼气产量也随之降低。水力负荷过大、有机物投配负荷过大、温度波动过大、搅拌效果不均匀、进水存在***物等因素均可使甲烷菌活性降低,要分析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3)排泥量过大:使消化池内厌氧微生物的数量减少,破坏了微生物量与营养量的平衡,使产气量随之降低,对策自然是减少排泥量。4)消化池有效容积减少:由于池内液面浮渣的积累和池底泥沙的堆积使消化池有效容积减小,整体消化效果下降,产气量也随之降低。此时应排空

免责声明:
1. 《史上最详细的污泥消化问题大总结工作总结》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著者或相关公司所有。
2. 若《86561825文库网》收录的文本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