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们,该如何和有关部门打交道

时间:2022-07-07 11:21:31  热度:3°C

本文是芳心的第131篇原创文章

作者 | 芳心插图 |厦门王朔

我是从体制内离职出来创业的。

后来做咨询和投融资事务时,最常被企业方或者创业团队问到的问题是:

我们该如何和有关部门打交道?

这个问题之后往往跟了很多抱怨。

比如说,为什么相关申请政策30号截止,26号才在网上公示,准备材料都来不及。

比如说,为什么某些对口的申请政策,企业方从来得不到通知,就不可以群发消息么?

比如说,为什么有关部门经常不接电话,或者工作人员答非所问,推脱不是本部门的事,踢皮球?

诸如此类。抱怨的最终结果往往就是开骂,让我这个前体制内工作人员实在是坐立难安。

但骂得再爽也不解决问题,对吧?如果管理层骂多了,还会让员工找到了良好借口——某事办不成,开骂有关单位就可以了。

作为前工作人员,我想提点建议。咱换个角度处理问题,或许对企业们或者创始人们有些实际意义的帮助。

1

有关部门为什么被讨厌

工作人员其实也有苦衷

此处讲的有关部门,指的是牵头或者发布与企业相关政策的职能部门。

相对一个地区庞大的企业数量,这些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其实是很少的。一个处长手下就一两个兵的情况,并不少见。

我在有关部门的时候,我加班是家常便饭,处长加班更是司空见惯。

对外的材料通常都要经过处长的审核,再往上呈报。意味着,处长加班的时长远远超过手下的兵。

这里不讨论行政职能或者人民公仆的问题,这个问题太大了。就从工作人员的动力角度来讨论。

当工资不以加班为衡量依据,工作人员有加班的动力么?当工资不以工作量为评价体系,工作人员有拼命工作的动力么?

大家都是要吃饭睡觉、养家糊口、有喜怒哀乐的人,不是神。

比如一份政策文书针对的全市对口企业,恐怕不是数以万计。

不用说企业的经营情况随时在变化,找到这些对口企业,归档入库建表是一个巨大的工作量。再找到企业相应的联系人,又是翻倍的工作量。

这不是几号人能干得了、干得完的事情。而且,发送完政策文书,还面临着每个企业的咨询解答。

有时候真不是电话打不通,而是电话一直占线。

我亲身经历过一个下午接了四十多个咨询电话,而里面的大部分问题都是我在邮件中已经回答过的。

可以说,相关企业的办事人员根本没有认真阅读政策文书和通知邮件。

而且,因为信息安全的问题,有关部门的工作电脑是物理断网的。

我们需要把一些文件刻光盘出来(U盘、磁盘是不允许使用的),然后放入外网电脑,再经过邮件发送给相关企业。

很多企业的联系人经常变化,电话邮件没有保持更新,查无此人、石沉大海的情况不少。

对于普通工作人员来说,把政策通知到每家企业是一件非常困难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这些政策,企业如果通过申请,通常都能够拿到各种各样的补贴、奖励。讲得通俗一些,是能拿到钱的。

我们常笑称给钱的是“金主爸爸”,我们要“抱金主爸爸的大腿”。

“抱”意味着一种靠近的、信任的姿态。任何一方,如果固守在一个局限中,期待对方来靠近、来信任,都很难把事情办成。

而能够获得更多的一方,自然也应该更主动一些去理解、去靠近。

作为前工作人员,对于那些及时回复邮件、反馈信息、经常***咨询,讲道理、会尊重的企业方或者创始人,真的会更有好感。

这种好感意味着,我会愿意花更多时间、精力去解释和帮助,以便推动申请过程的顺利进行。

某些工作人员和大爷一样,脸难看、事难办,这是需要批评、驳斥的。更别说权钱交易这种违法乱纪的行为。

但换个角度,如果企业方或者创始人从内心深处不尊重工作人员的工作,认为应该把政策、信息都送***来,那真也是“臣妾做不到啊”。

2

合情合理合法打交道

合心合意合规拿政策

1️⃣找到核心的政策,进入名单

基本上政策都是在相关部门网站上公开的。请拿出刷微博、看盆友圈的时间,好好阅读这些网站上的公开政策和解读材料,真是很有帮助。

如果看不懂或者无从下手,可以外包给相关的政策申请服务方。

但关键还是把握住一些核心的政策,它们往往是多部门联动的结果。上榜企业通常经过多方考验,容易进入***视线。

比如厦门有“双百人才项目”,对于优质项目的创始人来说,是非常值得关注和申请的政策。

进入双百人才的名单,也就进入了很多职能部门的企业名单。

各地都有类似这样“一荣俱荣”的政策,请企业方一定要重视,花再多的时间精力来研究和执行,都是回报率很高的事。

2️⃣从已有经办人入手,勤联系

尝试着先申请一些小的政策,例如减免税负、人才补贴,这些政策都有相关的经办人员,这些经办人员都有相应的部门。

企业可以多***走走,和经办人员进行一些交流。见面三分情。

无论是汇报企业的成绩,还是咨询相关的问题,这些事都做在前,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一大堆申请材料在案,此时企业再来一遍两遍三遍地问,是个正常人都会抓狂。

很多常规政策每年都有申请,请在申请期的前半段进行垂询,而不是赶在截止期再来闲扯。

3️⃣设置相关岗位,管理层负责亲抓

态度决定一切。由“骂”的态度改为“抱”的态度,相信很多事会豁然开朗。

相关岗位可能叫做公共关系部门(PR:Public Relationship),或者由总经办负责。但关键是管理层要重视这件事。

企业要钱、要政策都是合理的,但如果不花时间去了解资金要经过几个流程,政策是哪个部门牵头、哪个部门执行的,怨声载道也无济于事。

我亲身经历过,当有政策福利要给到企业,需要企业报送材料。要么找不到联系人,要么找到的联系人说这事不是他负责,要我再打电话给某某某。

一般来说,我会打电话通知同个企业的第二个联系人。但事不过三,我没有义务和精力,再去打第三个、第四个联系电话。

我只能说,如果企业方或者创始人都不重视政策,那也不应该指望从不重视的政策中开出花、结成果。

付出可能不会有回报。但不付出,还是别指望有回报了。

相关部门经常要写工作总结材料。而这些信息除了从直属部门来之外,还有很多从拿到政策的企业来。

不少企业,申请政策的时候可能很积极,但申请到政策后,回复和反馈就很不积极。

这特别像谈恋爱时浓情蜜意,娶到手了就弃之敝履。

这样的“怨偶”关系,对于企业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是不利的。毕竟,谁还没点心情呢。

3

亲身的案例

或许值得参考

我在有关部门的工作时间并不长,但有些企业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厦门有家知名上市公司美亚柏科。

有一次,我需要美亚柏科一位高管的资料,以便申请创新人才。

我拿到的联系人电话,并非这位高管的助理,也不是公关部门的负责人。

但对方非常礼貌地感谢我之后,询问了我方便通话的时间,然后内部转接另一位同事,在相应时间给我打电话。

而发送高管资料给外网邮箱时,还用我的手机号码作为文件加密的密码,方便我打开的同时,也提高了资料的保密性。

后来,这位联系人会在相应节日给我发送节日邮件,并更新具体事务的联系人信息。

时隔两三年,我已经忘了这位联系人的名字,但我对他的企业深有好感。这不仅是个人的职业操守,更是企业的文化熏陶。

但凡我之后遇到相关的政策,都非常愿意发送给美亚柏科的相关联系人。因为我的工作进行得顺利,做了事会被感谢,很有成就感。

可能多发一封邮件,通知一个政策,不会增加一名工作人员的工资,没准还增多了加班时间。但,作为一名普通工作人员,还是希望得到企业的信任和尊重,希望自己的工作有价值、有帮助。

4

结语

企业方和有关部门,并不是对立的关系。

更不是稍有不满,就互相抱怨甚至谩骂的关系。

无论是企业方的经办人员还是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必然有做得好或者做得不好的。

但为了让关系保持和谐,还应相互尊重和体谅,让事情往有利于双方的方向发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作为前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真心期望政企关系和谐,不再挨骂背锅;真心期望政策扶持到位,企业发展顺遂。

切切。

免责声明:
1. 《企业们,该如何和有关部门打交道》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著者或相关公司所有。
2. 若《86561825文库网》收录的文本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