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内容 » 九年级半期考试

九年级半期考试

时间:2022-12-23 12:59:39  热度:0°C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32分)1、下列各组中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a栈桥(jin) 真谛(d) 执拗(a) 拂晓(f)b驾驭(du) 汲取(x) 地窖(jio) 炽热(ch)c骊歌(l) 澎湃(pi) 愤懑(mn) 荒谬(mi)d笃信(d) 惬意(qu) 污秽(su) 虔信(qin)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ytn( )上的驳船。(2)在无边的旷野上,在ln li( )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3)您懂得法律,您讲的话也很有道理,不愧是法律界的zhng li d zh( )。(4)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ki jun yu y(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膛里咚咚直跳。b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绝不庸俗,虽然简朴却别有用心。c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d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苦痛与无奈。4、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3分)( )极目远望那波浪互相拥挤着,追逐着,越来越近,越来越高那从天边垂下来的波涛,一排赶着一排,浩浩荡荡那由地心里泛起的浪花,沸沸扬扬,一层紧追着一层像冲锋陷阵的大军像秋天田野上盛开的棉朵a/ b/c/ d/5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我的读书旨趣有三个特点。第一,虽然我的专业是哲学,但我的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始终喜欢看“课外书”,而我从文学作品和各类人文书籍中同样学到了哲学。第二,虽然我的阅读范围很宽,但对书籍的选择却很挑剔,以读经典名著为主,其他的书只是随便翻翻,对媒体宣传的畅销书完全不予理睬。第三,虽然读的是经典名著,但我喜欢把它们当作闲书来读,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而我确实在读经典名著中得到了最好的消遣。(周国平语)A/读书旨趣是: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读书很挑剔,当作闲书来读。B/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阅读范围很宽,读是为了消遣。C/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主要读经典名著,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读。D/读书旨趣是:从各类书籍中学哲学,不理睬畅销书,读中得到消遣。 6、 仿句(4分)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 , 。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成功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 , 。综合性学习(共12分)7、1/为了向世界宣传中国的龙文化,某报要举报一次“龙”知识竞赛。你能回答下面几个问题吗?中国人对龙一直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华夏语言中处处皆是,你能写出两个带“龙”字的成语吗?(2分)_ _人们还习惯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的身上,常把世间的杰出人物称为人中之龙,_就有“卧龙”之称,他“躬耕于南阳,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直到被_三顾而出山,方如飞龙在天成就了一番伟业。(2分)(3)说到“龙”不能不从我国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说起。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有关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也是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我们祖先用十二种动物两两相对,来寄寓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如第一组老鼠和牛。老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奋。如果光有智慧,不勤奋,那就变成小聪明;而光是勤奋,不动脑筋,那就变成愚蠢。智慧和勤奋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根据这一理论,你能试着从其余五组动物中任选一组仿照划线句子的意思,说说它们所包涵的寓意吗?(4分)我选_和_,_。(4)请描写一个有关龙的名俗活动,不少于50字(4分) 二:古诗积累与阅读(一)古诗文积累(每空一分,共10分) ,五十弦翻塞外声。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中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句子 , 。己亥杂诗的最后两句 , 。不畏浮云遮望眼, 。东风不与周郎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劝慰友人的名句 , 。 (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问题。(16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1、解释词语(4分)(1)录毕,走送之( ) (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3)烨然若神人( ) (4)左佩刀,右备容臭( )2、翻译下面句子(4分)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4、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5、“先达”对***“未尝稍降辞色”,你认为这种态度对吗?谈谈你的观点(3分) 3、 现代文阅读 (共18分) 有种慈悲是给人成就感 母亲在乡下操劳惯了,没午睡的习惯,夏天,来我家小住,每每中午,她都会到家附近的小公园里转转,唯恐她在家,我睡不安心。一天中午,母亲刚出门,又折了回来,只是站在门内,下意识地从楼道的窗子往下看了一眼,就见楼下的垃圾箱旁有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拿了根小棍子,好像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一样,正张皇失措地东张西望着,在确定周围没人看他后,才放心地去追上一个正在快速滚远的易拉罐,捡起来,满眼欢喜地塞进口袋里,又跑回来继续翻垃圾箱。 母亲叹口气说:这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不想让人看见他正在从垃圾箱里捡废品。 一下子,我就明白了,母亲折回来,是为了不迎面撞伤男孩子的脆弱自尊。我认识这个孩子,来自四川,他的父亲是采石工,在一次塌方事故中不幸遇难。失去顶梁柱的家,眼瞅着无法维持,他母亲便带着他来到青岛,租住在我家楼下一间不足5平方米的半地下室里。他母亲在街边摆了个修鞋摊子,我们经常能看见小男孩在他母亲身边跑来跑去,也看见过他黑而瘦的母亲溜达到街边的弃物箱旁,把路人扔进去的空易拉罐、矿泉水瓶子捡出来,装进随身携带的一只口袋里。有时,见有人扔空矿泉水瓶子,小男孩也学了母亲的样子去捡,总被母亲厉声呵斥住了。一开始,我以为是母亲溺爱他,不舍得他劳动,直到有一次,我去修鞋,见小男孩正抹眼泪,他的母亲一边给我修鞋一边用旁人很难听懂的四川方言训斥他,大约是不许他做捡瓶子这样的事,是很丢人的。小男孩不领情,大声反驳她:你捡,你也丢人。女人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摸摸他的头:妈妈这辈子就这样了,怎么丢人都无所谓了,但是,你还小,将来是要做男子汉的,不能养成把丢人不当回事的习惯。 我在四川呆过一阵,大体能听懂他们的方言,但,我一直装聋作哑地看着***两个你来我往地用四川方言争执着。那是一位慈母在极力建筑起儿子的自尊。 或许,她没读多少书,但是,她懂得一个人一旦习惯了放低自尊,将要承受多少来自别人的乜斜目光和言语的讥讽,这种来自别人意识里的看低所造成的伤害,可能要比贫穷更要锋利而刻骨。 这些来自狭陋的伤害,或许,她已不止一次地承受过,也不止一次地领教过它们的***力有多厉害,所以,她不要儿子承受。可是,他懂事的儿子,那么体恤她,依然要在她看不见的时候,偷偷翻垃圾箱。 从那以后,母亲下楼,总会把家里的空酒瓶子空易拉罐什么的顺手拎下去,到了楼下,重重地往垃圾箱里一放。我知道,母亲这么做,是为了提醒男孩,又有人扔他需要的废品宝贝了。 后来,母亲回了乡下,我家再也没卖过类似旧报纸空酒瓶子什么的废旧物品,都是下楼时顺手扔进垃圾箱了,因为母亲说,这些东西能变卖的那几个小钱,在我们来说,实在没意义,但,对于那个孩子和他的母亲。却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们的意义,也就大了。我们为什么不呢? 我曾想过把这些东西放在男孩家的门口,这样,他就不必在脏乎乎的垃圾箱里翻来翻去了,却被母亲拦住了,她说那就成了施舍性质的帮衬,当一个人在接受别人帮衬时,他可能会心存感激,但他更会感受到自己的弱小,所以,才被帮衬,这是种让人灰暗的感觉。如果他从垃圾箱里捡来,就不同,因为,他劳动了,这些就变成了他的劳动所得。 当一个人面对劳动所得时,心情是快乐的,劳动所得不仅仅是让他得到了一点儿收入,更重要的是:成就感和通过劳动所得到的尊重。 一份成就感的来源可能很大也可以很小,但是,它给予的精神意义,却是庞大的,那就是我在成长,我的劳动结出了果子。13、全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最能体现的文章中心是哪句话?(3分) 14、理解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好像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一样,正张皇失措地东张西望着。(2)这是种让人灰暗的感觉。15、文章的段,在记叙的顺序上属于_,其作用是什么?(3分)16、小男孩的母亲为什么要训斥小男孩捡垃圾?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4分) 17、“我”母亲为什么要阻止我把东西直接放在男孩的家门口?从“我”母亲的身上,你得到了怎样的启发?(4分) (二)(19分)(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822题 云中谁寄锦书来电脑的普及,使文字书写急剧退场。用惯了纸笔的中老年人,还在挣扎着试图挽住书写的臂膀。而年轻一代,已然习惯了无纸化的生存。提笔忘字,渐成常态/书法之美,只在少数书家手中流连。在手机和电子信箱越来越便捷的当下社会,能够收到一封手写的信件已是一种幸运,能够收到一封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简直就是一种奢望。传统尺牍信札中所包涵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似乎正渐行渐远,使即使不算老派的中年人,也不免感到一丝惆怅。我算幸运的,因工作和个人写作的关系,使我常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的来信,其中不乏理论大家和文学名家的信札。有的文白间杂,言近旨远/有的雅淡平和,娓娓道来/有的词锋犀利,一语中的/有的嘘寒问暖,饱含温情。信封和信札抬头、落款的书写,无不十分讲究,不论是称谓的选择,还是书写工具的使用,都能看出文字的背后所蕴含的学养功底和书写者的气质风神。与此同时,我也收到大量别样的来信,其中尤以来自报刊者居多。有的在我名字之后不再有任何称谓,迹近被通缉/有的信封书写七扭八歪,偌大的天地间几行纠缠在一起的***小字,仿佛***的螃蟹。至于行文的直白浅陋、甚至粗暴无礼,也是不时要面对的无奈现实。翻看老一辈学者作家的书信,“先生”“足下”“斧正”“雅教”“拜辞”等敬语谦辞随处可见,浸润在字里行间的那份优雅和谦和,透露出长期文明熏陶下谦谦君子所特有的从容和自信,正是“尺牍书疏,千里面目”,“虽则不面,其若面焉”。而今,传统的书信文明似乎已成远去的雅乐,只能在杂乱无章的信息洪流中若有若无地存在,只能在先人的收藏中依稀可辨。而在新潮的“穿越剧”中,别人的父亲成了“家父”,自己的爸爸却变为“令尊”。经过“反右”“***”等文化浩劫,中年以下的朋友旧学功底无从谈起,新学修养也难尽如人意。粗鄙文化盛行,庸俗观念当道,肉麻成有趣,***成英雄。听一听身边人的谈吐,看一看手边的报刊,文明含量几许、文化水准若何,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的判断。至于网络语言,新则新矣,有的甚至不乏有趣,但说到底,无非是一种缺乏文化含量的戏说而已。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省,而自觉自省的前提,是对传统文化基本的认知和积累。胸无点墨,何以自觉?就像黄牛,肚子里没有青草,拿什么反刍?网络时代,点击率成了判断标准和不二法门,而在杂多的信息当中飞来飞去的眼球,其实并未收获几多真知。网络人的头脑,基本是杂乱信息的***场。缺乏这种自觉的所谓知识分子,充其量不过是“知道分子”而已。毛笔、宣纸作为文字书写主要载体的时代或许已经过去,但文明的传承不能因此中断。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怀念前秦散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为什么我们常常默念诸子百家、孔孟老庄?因为我们的血管中流淌着优秀传统文化的血液,对前辈思想家、文学家的传世之作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样一种祈愿和情怀,寄托着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美好理想和对优雅文化的无限怀想。剪不断,理还乱。要用中国语言、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来解读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秘密,解开中国道路的内在密码,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冷酷背景下保留一份温暖的人文情怀,不能靠午夜梦回、撕扯自己的头发冥思苦想,不能指望查阅文件、对比口径找寻思想捷径。唯有继承传统、不忘经典,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才能发现博大精深的优美存在,才能触发自己愚钝很久的灵感和才华,找到通向世界、与各种文明有效对话的渠道和钥匙。18/作者为什么说在当下社会收到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是“一种奢望”?(2分)19/分别概括作者收到的两类来信的特征。(4分)20/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郑重声明:
1. 《九年级半期考试》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著者或相关公司所有。
2. 若《86561825文库网》收录的文本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