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内容 » 全球经济环境

全球经济环境

时间:2022-11-04 07:54:16  热度:0°C
概要概要 全球经济环境全球经济环境 2006 年上半年 全球扩张依然有力 多数地区的经济活动达到或超出预测 第一 章 2006 年第一季度 美国的增长尤其强劲 虽然之后略有减缓 日本经济继 续扩张 欧元区也取得扩张势头 新兴市场 尤其是中国经济迅速增长 得益于初 级产品价格高涨 低收入国家也保持了令人瞩目的增长表现 同时 有迹象表明 在一些国家 随着持续高增长吸收了剩余产能 通货膨胀压力 开始抬头 受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 一些先进经济体的总体通货膨胀一段时间以来 一直高于***银行认为适当的区间 而目前已有迹象表明核心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 预期在上升 特别是在美国 在日本 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通货紧缩已经结束 石油和金属价格达到新高 在 GDP 强劲增长的背景下 全球市场剩余产能紧张 这推动了价格上涨 就石油而言 中东地缘***紧张局势的加剧和其他一些大的石 油生产国 特别是尼日利亚 石油生产面临的风险推动了石油价格的上涨 期货市 场状况表明 石油价格在可预见的将来还会保持在高水平 主要***银行已相应收紧货币政策 6 月份之前 美联储继续提高利率 8 月份暂 时停手 近几个月来 欧洲***银行进一步提息 日本银行在 7月结束了零利率政 策 美元对欧元贬值 对日元也发生了程度略低的贬值 长期利率稳定 由于对通货膨胀的担心加剧和货币状况收紧 5 月至 6 月间 先进经济体股票市场 出现一些疲弱 一些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出现一系列更大幅度的波动 但是 自 7 月份以来 市场一直较稳定 这些波动似乎主要反映了价格大涨后的调整 而不是 对经济风险的根本性重新评估 看来不会对增长产生重大影响 但在某些个别国 家 由于***银行为稳定金融市场条件和消除通货膨胀压力提高利率 增长可能会 受到影响 全球失衡依然严重 尽管美国的出口增长加快 但预计其 2007 年的经常账户逆差 将接近 GDP 的 7 石油输出国和一些亚洲国家的顺差将保持在高水平 中国的 顺差将继续超过 GDP 的 7 前景和风险前景和风险 对 2006年和 2007年全球增长的预测分别上调到 5 1 和 4 9 比 2006年 4月 世 界经济展望 的预测均高出 个百分点 2 由于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 2007 年美国的增长率预计将从 2006 年的 3 4 放慢到 2 9 随着经济周期成熟 日本的增长也将放慢 预计欧元区今年将维持复苏势 头 尽管德国 2007 年的增长将因计划实施的增税措施而减缓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 国家的增长仍将十分强劲 中国经济将继续其近期的快速扩张 全球前景面临下行风险 基金***工作人员的估计表明 2007 年增长率下降到 3 或更低的可能性为六分之一 最主要的风险是 通货膨胀压力可能增大 要 求以比当前预期更大的幅度收紧货币政策 石油价格会因剩余产能有限和地缘*** 不确定而进一步上升 美国住房市场可能比预期更快地降温 导致美国经济更急剧 地下滑 全球失衡可能无序调整仍是一个令人担心的问题 最有可能的结果是这种失衡以市 场引导的方式平稳调整 尽管投资者需在今后多年内继续增加美国资产在其总资产 中的比例才能实现这一结果 美国金融市场的深度和成熟度促进了对近期大量经常 账户逆差的融资 然而 仍存在无序调整的风险 这将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代价 政策挑战政策挑战 先进经济体 先进经济体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 发达经济体的***银行应认真估量增长和通货膨胀面临的相对 风险 在经济增长减缓而通货膨胀上升的情况下 美联储面临困难的处境 但鉴于 控制通货膨胀预期的重要性 可能仍需在一定程度上收紧货币政策 第二章 在 日本 提息应逐步进行 因为通货膨胀急剧上升的可能性很小 而再度出现通货紧 缩的代价将很高 在欧元区 若经济扩张按预期发展下去 则可能需要进一步提高 利率 但从目前看 通货膨胀压力看来总体上得到控制 而且增长继续面临下行风 险 因此 政策制定者们仍可以从容地考虑是否需要进一步紧缩货币政策 在多数大的先进经济体 人口老龄化下的财政整顿仍是一个巨大挑战 很多国家在 今年若干年内都计划实行财政整顿 但力度不够大 也没有明确的政策措施支持 社会保障体系需在更稳健的基础上运作 并需寻找有效途径控制医疗成本的无节制 上涨 通过实行结构***而改善商业环境和提高全球竞争力 对于加强增长前景至关重 要 在欧元区 更快地推进里斯本议程 特别是促进服务业更开放的竞争 提高劳 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实施金融部门*** 仍是促进生产率增长和改善就业机会的关 键 在日本 优先领域包括公共部门*** 采取措施增强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和金融 部门效率 以及实行***提高服务部门的生产率 3 第四章研究先进经济体金融体系的差别如何影响经济周期 构建了一个新的指数 根据交易在多大程度上是基于借款人与***人的长期关系或是 公平交易 而实施 的来划分金融体系 本章发现 尽管普遍趋势是不再通过银行中介 金融市场发挥 更大作用 但这种转变的步伐在各国不同 金融体系仍存在重大差别 本章给出一 些证据说明金融体系的这种差别可能影响周期行为 具体而言 在更大程度上按 公平交易 方式运作的体系中 住户也许能够更好地根据收入的变化来调整消费 水平 但其支出对资产价格的变化可能更敏感 公司投资似乎在以关系为基础的体 系中能够更平稳地对周期下滑作出反应 但 公平交易 体系似乎能够更好地根据 结构性变化重新配置资源 由于技术创新和取消监管*** 多数国家在过去十年里转向 公平交易 金融体系 的趋势将继续下去 政策制定者需尽可能扩大正在发生的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好处 包括实施辅助*** 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 改善雇员养老金计划的可携性 并加 强破产程序 监管政策需跟上金融部门日益复杂化的趋势 宏观经济政策管理需得 到调整 以反映周期行为可能出现的变化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 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 政策制定者必须继续减轻脆弱性并实施有助于维持当 前增长势头的*** 以此对更具挑战性的全球环境作出调整 近期的发展提醒我 们 新兴市场经济体仍易受到全球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 面临风险的国家包括那些 公共部门资产负债状况仍然薄弱 经常账户有大量逆差以及通货膨胀预期没有得到 良好控制的国家 新兴欧洲的一些国家越来越依赖私人债务流动为经常账户的大量 逆差提供融资 这种情况值得关注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还需采取进一步措施 推进市场化*** 特别是减少竞争壁垒 从而为私人部门引导的强劲增长创造环 境 第三章分析亚洲出色的增长表现 侧重于今后维持强劲增长所需采取的措施 本章 发现 亚洲有利的政策环境是全要素生产率强劲增长以及实物和人力资本迅速积累 的关键 实际上 建立有利政策环境的重要性是后来的发展中国家 包括亚洲和世 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可从早期成功发展本国经济的国家 如日本和新兴工业 化经济体 获得的重要经验 放开贸易 改善受教育渠道以及采取步骤促进金融发 展和鼓励***精神 这有助于将资源继续从农业转向工业和服务业 采取措施促 进产业 特别是相对受到更多保护的服务部门 的生产率增长也将带来重要益处 增强服务业竞争的政策包括取消准入*** 鼓励外国投资和简化监管规定 4 第五章分析非燃料初级产品的价格前景 近年来 这些产品 特别是金属 的价格 急剧上涨 弥补了出口这些产品的国家因石油进口成本增加而遭受的损失 本章发 现 造成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需求强劲 特别是来自中国的需求 和供给瓶颈 此外还发现 投机活动似乎并不是推动初级产品价格变动的重要因素 尽管投机商 在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方面可能发挥了作用 随着新增生产满足不断增加的需求 预 计金属价格在中期内将下降 这对初级产品 特别是金属 出口国的主要政策含义 是 它们不应假设高价格将持续下去 应将当前的额外收入节余下来 或进行投资 以支持非初级产品部门未来的增长 而不应将这些收入用于增加今后难以逆转的领 域的支出 多边倡议 多边倡议 联合政策行动将有助于平缓地减轻全球失衡 私人部门引导的有序调整仍是最有可 能的结果 这种调整涉及重新平衡各国的需求 美元进一步贬值 许多顺差国家 特别是一些亚洲国家和石油输出国 汇率升值 但仍然存在以更加无序的方式进 行调整 从而给全球经济带来沉重代价的风险 世界经济的主要参与方采取持续的 政策行动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这种无序调整的风险 有关政策行动包括 美国采取 步骤促进国民储蓄 包括通过财政整顿 欧洲和日本在结构***上取得更大进展 亚洲新兴经济体实施***促进国内需求 在中国是促进消费 在其他经济体是促进 投资 并提高汇率灵活性 在吸收能力允许的范围内 石油输出国增加高回报领 域的支出 特别是在中东 令人欢迎的是 大量投资项目已经准备就绪 综合来 看 多边方法可有助于推进实施 因为它能保证一国行动可能产生的风险被其他国 家同时采取的政策举措所缓解 基金***目前开展的多边磋商有助于这一过程 需要付出努力重振多边贸易***化进程 多哈回合明显陷入僵局 令人深感失望 非歧视 最惠国 基础上的贸易***化仍是创造新的全球增长机会的最佳途径 需 坚决***保护主义压力 世界能源市场价格高且波动性大 这仍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需要有关各方坚持 不懈地采取努力予以解决 需要增加投资 积累充分的生产和加工能力 而对消费 者采取的适当激励措施将有利于改善节能 2006 年年 9 月期 世界经济展望 第三章 月期 世界经济展望 第三章 亚洲崛起 经济发展和增长模式亚洲崛起 经济发展和增长模式 摘要摘要 研究部经济学家研究部经济学家 Florence Jaumotte 和高级经济学家和高级经济学家 Nikola Spatafora 撰写撰写 要点要点 亚洲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受高投资和生产率迅速提高的推动 而高投资和生产 率迅速提高都得益于该地区强有力的政策环境 亚洲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受高投资和生产率迅速提高的推动 而高投资和生产 率迅速提高都得益于该地区强有力的政策环境 为维持快速增长 需应对若干重要挑战 为维持快速增长 需应对若干重要挑战 实施*** 促进日益重要的服务部门的生产率增长 提供政策支持 继续将资源从农业转向工业和服务业 加强后发国家的政策框架 1950 年以来 亚洲的实际人均收入增长了年以来 亚洲的实际人均收入增长了 6 倍 倍 整个地区的人均产出增长率平均为 4 快速发展的经济体 如新兴工业化经 济体和中国 的人均产出增长率超过 5 这一增长受实物和人力资本积累以及总要 素生产率迅速提高的推动 而这种发展又 反映了该地区总体强健的政策环境 然而 为达到先进经济体的收入水平 许 多亚洲国家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然而 为达到先进经济体的收入水平 许 多亚洲国家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实现这种 趋同对于降低该地区依然很高的贫困率至 关重要 因此 需继续实施政策促进强劲 的生产率增长 特别是 1 0 0 5 0 0 0 5 1 0 1 5 2 0 2 5 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 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 1970 年至今年至今 百分点 百分点 年 年 实物资本积累 人力资本积累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亚洲 先进经济体 拉美和加勒比 其他发展中国家 不包括亚洲 先进经济体 1973788388 93 982003 20 25 30 35 40 45 工业 服务业 亚洲的生产率水平 相对于美国亚洲的生产率水平 相对于美国 1 占美国生产率水平的百分比 占美国生产率水平的百分比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 1 2 一个关键挑战是促进服务部门的生产率增长 尽管亚洲服务业生产率仅为美国 水平的三分之一 但其追赶先进 经济体的过程已经停止 一个关键挑战是促进服务部门的生产率增长 尽管亚洲服务业生产率仅为美国 水平的三分之一 但其追赶先进 经济体的过程已经停止 在过去 十年中 如果服务业生产率的增长 与工业同样迅速 那么总产出增长 率每年将会提高 1 个百分点 提 高服务业生产率将取决于促进竞 争 取消准入*** 简化监管和加 强人力资本 采取政策支持农业到工业和服务 业的持续转换将有助于减轻农村贫困并促进增长 采取政策支持农业到工业和服务 业的持续转换将有助于减轻农村贫困并促进增长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在亚 洲追赶美国生产率水平的过程中 劳动力从农业到工业和服务业的转移起了约 四分之一的作用 然而 亚洲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 农业劳动力仍占总就 业人数的近一半 在后发国家 如越南和柬埔寨 这一比例达到 60 进一 步开放贸易 扩大和深化金融体系 加强人力资本 促进灵活的劳动力市场 克服基础设施的大量薄弱之处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这些国家维持经济的结构性 转变 后发国家 包括在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 应从亚洲的成功中汲取经验 后发国家 包括在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 应从亚洲的成功中汲取经验 20 世 纪 70 年代以来 与亚洲的快速增长相比 其他发展中国家平均每年仅增长 1 而在亚洲内部 仍有一些国家的人均收入依然很低 亚洲的经历表明 稳 定的宏观经济框架 开放的贸易 强健的体制以及完善的金融体系是强劲和持 续增长的关键 0 1 2 3 4 5 6 第一个 10 年第二个 10 年第三个 10 年 第四个 10 年第五个 10 年 经济起飞以来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年百分比变化 经济起飞以来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年百分比变化 中国 印度 东盟四国 新兴工业化经济体 日本 1 不包括中国台湾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 因为它们只有第二个 10 年之后的数据 将这两个经济体纳入这一组中后 基本态势不变 1 2006 年年 9 月期 世界经济展望 第四章 月期 世界经济展望 第四章 金融体系如何影响经济周期 金融体系如何影响经济周期 摘要摘要 研究部副处长研究部副处长 Subir Lall 高级经济学家 高级经济学家 Roberto Cardarelli 和经济学家和经济学家 Irina Tytell 撰写撰写 要点要点 先进经济体金融体系的差别影响经济周期行为 先进经济体金融体系的差别影响经济周期行为 在所谓 保持距离 的金融体系中 包括英国和美国 住户可以更多借款支 持消费 但更高的债务使他们更易受到利率上升和资产价格下跌的影响 在所谓 保持距离 的金融体系中 包括英国和美国 住户可以更多借款支 持消费 但更高的债务使他们更易受到利率上升和资产价格下跌的影响 在欧洲更大程度上 以关系为基础 的金融体系中 资源不太容易从衰落的经 济部门转向成长中的经济部门 从而阻碍生产率的提高及对技术变化和全球化 作出反应 在欧洲更大程度上 以关系为基础 的金融体系中 资源不太容易从衰落的经 济部门转向成长中的经济部门 从而阻碍生产率的提高及对技术变化和全球化 作出反应 本期 世界经济展望 第四章提供了基金***在金融体系与经济周期关系上开展的新 的研究 本期 世界经济展望 第四章提供了基金***在金融体系与经济周期关系上开展的新 的研究 主要结论是 新技术和放松管制使先进经济体的金融体系发生转变 但各国间仍存在显著差 别 新技术和放松管制使先进经济体的金融体系发生转变 但各国间仍存在显著差 别 根据一个独特的新指数 本章发现 与欧洲大多数国家和日本相比 澳大 利亚 加拿大 荷兰 英国和美国的 金融体系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以 保持 距离 方式开展的交易 即交易方不 了解关于对方的非公开情况或信息 而欧洲和日本在更大程度上依赖借款 人与***人的长期关系 尽管近年来 保持距离 交易的重要性在提高 在 保持距离 的金融体系中 住户 更容易借款用于消费 但也更容易受 到资产价格下跌的影响 在 保持距离 的金融体系中 住户 更容易借款用于消费 但也更容易受 到资产价格下跌的影响 像英国和美 国那样完善的 保持距离 金融体系 使住户能够凭住房升值借款 从而刺 激消费并支持强劲的经济增长 然 而 这导致住户的债务上升 2005 年 在 保持距离 体系中 住户债务相当于可支配收入的 160 而在较多 地以关系为基础的体系中 这一比例不到 100 因此 保持距离 金融体 奥地利 澳大利亚比利时 加拿大 丹麦 芬兰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希腊 日本 荷兰 挪威 葡萄牙 西班牙 瑞典 英国 平均 0 0 0 2 0 4 0 6 0 8 1 0 先进经济体的金融指数得分先进经济体的金融指数得分 2004 1995 来源 金融指数使用的数据来源见附录 3 1 美国 2 系中的住户更易受到利率上升和资产价格下跌的影响 例如 在更大程度上按 保持距离 方式运作金融体系的国 家 在过去房价下跌过程中 消费通 常从下跌之初平均 3 的同比年增长 率下降到两年后的零 美国住房市场 的减缓对美国和全球经济前景构成重 要风险 与 保持距离 体系相比 依赖以关 系为基础的交易的金融体系不太能有 效地对技术革新和全球化作出反应 与 保持距离 体系相比 依赖以关 系为基础的交易的金融体系不太能有 效地对技术革新和全球化作出反应 这是因为 典型的借款人 ***人关系 对现有产业的现有公司更为有利 而 保持距离 体系相对来说不受与借 款人长期关系的制约 从而更容易将 资源从衰落产业转到成长产业 对生 产率增长大有好处 这对欧洲是一个 尤为重要的发现 欧洲劳动生产率的 增长在过去 10年落后于澳大利亚 英 国和美国 金融体系的差别可能是造成目前全球 失衡的原因之一 金融体系的差别可能是造成目前全球 失衡的原因之一 美国 以及澳大利 亚和英国 的金融体系使住户能够以远高于其他国家的幅度增加借款 从而使 储蓄下降 经常账户逆差扩大 发达和流动性强的美国金融市场还为外国储蓄 者提供了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 从而有助于为美国逆差提供融资 例如 外国 投资者占美国 8 万亿美元抵押***支持证券市场的 10 然而 如果其他国家 的金融体系赶上美国 失衡的融资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 本章强调 金融体系将继续演变 带来相当大的经济利益 同时也为政策制定者带来 挑战 本章强调 金融体系将继续演变 带来相当大的经济利益 同时也为政策制定者带来 挑战 本章强调以下三个重要的政策结论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 在住户利用其资产 特别是住房 作为借款抵押的情况下 利率变 化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可能变成货币政策影响经济的越来越重要的渠道 当*** 银行在这一周期中收紧货币政策时 它们需认真评估利率的上升是否对住户支 出产生更大影响 特别是在那些在更大程度上实行 保持距离 金融体系的国 家 19952000 2005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金融指数上半部的国家 金融指数下半部的国家 住户总负债住户总负债 与可支配收入的比例 一组国家的平均值 来源 来自欧盟统计处和经合***的各国金融账户数据 经合***分析数据库 以及基金***工作人员的计算 国家包括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丹麦 意大利 荷兰 挪威 瑞典 英国和美国 国家包括奥地利 比利时 芬兰 法国 德国 希腊 日本 葡萄牙和西班牙 国家包括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丹麦 意大利 荷兰 挪威 瑞典 英国和美国 零表示房价随后开始下跌的季度 1 2 1 2 8 6 4 202 4 6 8 1012 1 0 1 2 3 4 5 1985 年之前 1985 年以来 私人消费对房价下跌作出的反应 私人消费对房价下跌作出的反应 1970 2005 年同比变化 不变价格 X 轴以季度表示 3 3 3 监管政策 监管政策 随着金融体系发生变化 风险将在新的领域产生 金融监管者必须 相应调整 例如 在美国 监管者需特别警惕仅付利息和还款低于利息的抵押 ***大量增加产生的后果 只有辅以其他领域的政策*** 才能充分实现金融体系现有变化所带来的好 处 只有辅以其他领域的政策*** 才能充分实现金融体系现有变化所带来的好 处 在更大程度上按 保持距离 方式运作的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优势是 它 能够更好地将资源从衰落产业转到成长产业 这一过程需要得到提高劳动力市 场灵活性的***措施的支持 包括改善养老金和医疗保健计划的可携性 并改 进破产规则 使失去生存力的公司更容易退出市场 最后 强健但明确界定的 社会安全网将确保对个人提供充分支持 并帮助为获得新的就业机会而提供再 培训 2006 年年 9 月期 世界经济展望 第五章 月期 世界经济展望 第五章 非燃料初级产品价格高涨 能否持续 摘要非燃料初级产品价格高涨 能否持续 摘要 研究部经济学家研究部经济学家 Martin Sommer 撰写撰写 要点要点 由于对金属的强劲需求 尤其是来自中国的强劲需求 加之需求超出供应的反 应能力 世界金属价格急剧上涨 中国占近年来全球主要金属消费增长的 由于对金属的强劲需求 尤其是来自中国的强劲需求 加之需求超出供应的反 应能力 世界金属价格急剧上涨 中国占近年来全球主要金属消费增长的 50 与一般看法相反 投机对初级产品价格的影响似乎有限 与一般看法相反 投机对初级产品价格的影响似乎有限 基金***的分析表明 随着新的生产能力投入生产 今后金属价格将从目前的 水平上逐渐回落 基金***的分析表明 随着新的生产能力投入生产 今后金属价格将从目前的 水平上逐渐回落 今年 许多初级产品的价格暴涨到 历史最高水平 今年 许多初级产品的价格暴涨到 历史最高水平 自 2002 年以来 金 属的实际价格上涨 180 甚至超过 油 价 的 涨 幅 实 际 油 价 上 涨 了 157 见右图 第五章对导致出 现目前非燃料初级产品价格高涨的 一些可能因素以及目前的价格能否 持续问题做了分析 1 首先是分析金属价格 本章认为导 致价格高涨的主要原因是世界需 求 尤其是来自中国的需求迅速增加 以及需求增长超过了供应扩张 首先是分析金属价格 本章认为导 致价格高涨的主要原因是世界需 求 尤其是来自中国的需求迅速增加 以及需求增长超过了供应扩张 例如 在 2002 年至 2005 年期间 铝的消费年均增长 7 6 而在前一个 10 年里 年增长率只有 3 8 就金属工业而言 由于从投资到投入生产的时滞较长 因此 一旦出现需求意 外上升 金属价格就会大幅度上涨 在过去四年里 中国约占世界对主要金属 铝 铜和钢 净消费增长的 50 鉴于中国经济迅速增长及其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不断上 升 中国将继续在初级产品市场上起主要推动作用 1 本章是对 2005 年 4 月期 世界经济展望 关于石油市场研究一章 石油市场将会继续紧张吗 的补充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初级产品价格初级产品价格 2002 年 100 月度名义数据 金属期货价格 金属现货价格 石油现货价格 石油期货价格 199597992001030507 09 11 资料来源 Barclays Capital Bloomberg Financial Markets LP 基金***初级产品价格系统数据库 以及基金***工作人员的计算 铝 铜 铅 镍 锡和锌价格的加权平均值 1 食品现货

郑重声明:
1. 《全球经济环境》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著者或相关公司所有。
2. 若《86561825文库网》收录的文本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