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北上***先遣队失败原因再探(全文)

时间:2024-02-23 10:38:05  热度:0°C

[摘 要] 北上***先遣队是******、中革军委在***红军长征前派出的一支***,其主要任务是开辟新的苏区,通过打胜仗来迫使进行战略与作战部署上的变更,以利***红军主力活动。但它活动仅半年时间即遭到失败。先遣队失败的原因,除了目标错误外,在军事战略方面,主要体现在战略部署、战术指导上的重大失误,优秀军事指挥员的缺乏,军政工作的缺失,以及指挥体系上的混乱等方面。

[关键词] 红军北上***先遣队 失败内因 军事战略

早在***红军长征之前,******就开始部署派出一部红军,组成北上***先遣队,以打乱***部署,为主力红军长征创造有利条件。***先遣队的北上活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红七军团阶段,是红军***先遣队北上活动的前期阶段。它于1934年7月从瑞金出发,过福建,经浙西、皖南和赣北,10月底到达闽浙赣苏区。第二阶段即红十军团阶段。同年11月,红七军团和闽浙赣苏区的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从闽浙赣苏区兵分两路北上,穿过浙西和皖南,一直到1935年1月失败。北上***先遣队全军前后共1万余人,***历时6个多月。先遣队高举***旗帜,意图在深远后方打开新局面,结果,不仅未能如愿,反而遭致近乎全军覆没的严重失败,这其间不过半年而已。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支***遭到失败?以往的论著,多从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领导上进行探讨①,而关于北上***先遣队在军事战略战术方面存在的问题,似还缺乏深入研究。本文试从军事目标、战略战术部署及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北上***先遣队失败的原因。

一、军事行动目标不切实际

北上***先遣队前后两个阶段主要存在两大任务:一是开辟新的苏区;二是迫使进行战略与作战部署上的变更,以利***红军主力活动。但这两个任务一个都没有实现。

比如,北上***先遣队第一个阶段,***赋予红七军团的战略任务,是希望他们“深入到敌人深远后方闽浙赣皖诸省,最高度地发展游击战争,创造游击区域,一直到建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最高度地开展***运动,把群众的******发展到武装民众的民族战争的高点;通过在敌人深远后方的***民族***运动及土地***的发展,促进敌人进行战略与作战部署上的变更”[1]p105。从实际看,让一支6000人的***(且有近一半新战士,***缺乏)完成如此战略任务似不切实际。在整个红军作战都严重失利的情况下,根本无法改变对整个***红军“围剿”战略部署。

又比如,新的十军团成立后,***军委对于第十九师和第二十师的任务进行了明确分工,即第十九师“出动于浙皖赣边新苏区,担任打击 追剿’的敌人与发展新苏区的任务”,而第二十师“仍留老苏区,执行打击 围剿’敌人与保卫苏区的任务”[2]p139。但不久形势再次发生变化。******已意识到第二十师无法继续留在苏区活动,于是电令两师一起出动,“坚决的争取运动战中消灭敌人,以创造皖浙边苏区”[3]p145。正是这一任务的明确,使红十军团冒险出击皖南,处处被动,陷于重兵包围之中,不仅新苏区未能开辟,原来一手创建的闽浙赣老苏区也彻底沦陷了。

二、战略与战术部署失误

在战略战术部署方面,北上***先遣队也出现了一些重大失误。

1/在战略部署上出现失误

第一,先遣队挺进苏浙皖赣地区的战略时机不对。第五次反“围剿”初期,曾有过把红军主力挺进到苏浙皖地区以打破“围剿”的主张,在当时情况下可行性很大,但未被***采纳。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形势已变,再进兵苏浙皖,“不论从背景、从意图、从规模上看,和同志原先提出的向北突进的主张,显然是根本不相同的”[1]p105。

第二,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合编为一个大军团的做法错误。这两支***作战特点有很大不同,红七军团长于打运动战,战斗力强;而红十军则擅长打游击战,***经验不足。将这两个队伍集中在一起打运动战,双方的优势将无从施展。曾评价红七军团和红十军的合编时指出:“编成一个军团,不编不跨,一编正规战打不成,游击战也打不成。经验还是要把正规军变成游击队。”[1]p107

第三,皖南失败后,红十军团重入赣东北是败着。红军在皖南连续行动后急需休整,赣东北苏区成为首选。赣东北虽离皖南很近,过去基础较好,但红军已离开数月之久,苏区早为军重兵***,遭到空前破坏。进入赣东北的举动,事前完全没有估计到形势的严重性,“正等于老鼠钻牛角,为这次失败的主因”[4]p91,***先遣队自此以后几乎损失殆尽。

2/侦察工作严重缺失

侦察,本是“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的活动”[5]p1597。对于一支处于敌强我弱形势下的***而言,侦察工作基本等同于“生命线”。***先遣队在侦察工作方面存在严重***。红七军团成立北上***先遣队不久,攻打福州时,即出现“对于福州周围的地形地物不了解,以致对于部署的布置与使用不适当”[6]p248的问题。红七军团此后还有过“行军纵队长至数十里,并疏于侦察警戒和搜索,致后卫为敌袭击遭受损失”的事情[7]p127;甚至有次派侦察队出去,结果“侦察队走错了路”,敌人反进到己方的哨兵线上。[8]p188谭家桥战斗前,红十军团“由于侦察不周,又与群众缺少联系”[9]p180,结果等到得知调集5个正规师、2个***旅和4个保安团,用7倍的兵力对***先遣队进行围追堵截时,形势已十分被动。回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教训时,曾痛惜地写道:“我们差不多是等于没有建立谍报工作,不明了敌人行动的计划,眼睁睁的失去了许多胜利的机会。”[4]p87

3/战术指导上不灵活

***先遣队早在红七军团时期即暴露出其战术上的弱点。他们高举***大旗,深入敌后,却不能实施灵活机动的战术。比如,攻打福州十分盲目,过早地暴露实力而陷入围追堵截的困境;鸦桥战役战术僵化,曾洪易向******和中革军委报告红七军团鸦桥战役时承认,“我军鸦桥战役的失利,是战术上有错误”,“当我袭击鸦桥停止休息之敌时,我先头***只知从大路去冲村坊,不攻击敌高山上之连哨;后续***攻该连哨又不坚决而溃退,致受敌从连哨上来截击”[10]p131。

红七军团和红十军会合后在皖南打的第一仗谭家桥战斗,是关系到北上***先遣队生死存亡的一役。此役红军使用的是一贯较擅长的伏击战术,这一战术能实施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是要有险要的地形作依托。但红军不仅地形选择不好,而且兵力配置不当。战术失利后,在军“将左右全局之制高点占领,胜券已操”[6]p254的情况下,红军“仍不知速退”[11]p590,致使伏击战最后演变成阵地战。这种毫无成算的打法,不仅造成多名红军干部伤亡,还严重影响***的士气。

谭家桥战斗后,红十军团转战于皖南一带,又一味避开战斗,天天走小路,兜圈子,全军处于极度疲劳状态。事后总结认为,红军“既一意避战,乃不知采取破坏交通设置障碍物之处置,及设种种疑兵,以迟滞我大军之前进,既或不然,亦应突破一点,急速逃窜,乃左折右转,成蛇形行进,以图混乱我之追击目标”[11]p601。战术的使用也是问题。在与敌人的一次遭遇战中,军团长刘畴西曾有过“加油式的用兵(先用一营,打不过再用一营)”[6]p255,不仅未能摆脱被动局面,反而徒遭不必要的损失。

三、制度上存在问题

1/缺乏优秀的军事指挥人员

一是肃反扩大化,使大批优秀军事指挥人员减少。闽浙赣苏区的红十军是北上***先遣队第二阶段的两大主力之一,这支***因曾受***代表曾洪易“新立三路线”的影响,致使大批优秀军事指挥人员损失。曾在苏区领导的肃反工作打击面太大,捕杀过不少重要干部,以致“红军团以上的知识分子出身的负责干部大部被肃”,红十军***部主任吴先民也未能幸免。[12]p92肃反扩大化带来的影响是长期的,它不仅导致许多军事骨干被杀,削弱红军的战斗力,还动摇了苏区群众工作的基础。

二是军事指挥人员配备不当,客观上削弱了战斗力。红七军团有一个3人组成的军事委员会,包括军团长寻淮洲、军团***委员乐少华及随军***代表曾洪易,决断一切***和军事问题。在军团三人领导核心中,只有寻淮洲是军事指挥员,却无实权。乐少华虽有留学苏联的经历,但并不擅长军事,一直主要从事***工作;曾洪易身为***代表,甚至都无法适应紧张的军事***环境,“在水口遭到敌机袭击时,他吓得脸色发青,嘴唇颤抖,一到闽北就提出要到闽浙赣大苏区去,并直接发电报要闽浙赣***派***来接”,根本无力应对***在军事战斗中可能出现的紧急状况。[13]p244领导权由毫无军事***经验的乐少华和曾洪易掌握,势必会导致军团的“瞎指挥”。红十军团成立后,军团领导层进行了调整。原闽浙赣***司令员刘畴西为军团长,乐少华任军团政委,为闽浙赣***司令员兼军政委员会***。而寻淮洲,这个打过无数胜仗、颇受赞誉的军事指挥员,则从红七军团军团长降为第十军团第十九师师长,被排除在核心***之外。军团长刘畴西参加过南昌战役,资历很深,但他“是一个军事学者,能说不能做,决心更是很少”[14]p232-233,“作战指挥上表现优柔寡断,也缺乏在白区同敌人机动作战的经验”[13]p260。谭家桥战斗时,刘畴西就因犹豫不决而坐失良机[15]p206;在以后的突围过程中,他未能率部突破敌军一个排的***线,军团主力因此痛失突围的绝好机会。

2/军事***工作不力,疏于军事训练管理

北上***先遣队在红七军团阶段时,战斗***动员不够深入,“特别是***工作的动员与军事行动的配合上做得很差”[6]p249,新战士几乎毫无战斗力,他们“当敌人猛烈火力下就跟死人在一块地上睡着或转到芦草堆去躲避”,结果战斗中“伤亡的多是老战士”,究其原因,是******工作存在问题。[8]p189到红十军团阶段时,军事***工作上的问题并未得到改观。一些战士“因长期在白区行军作战,思想不甚***”,有的***干部也“放松了***的思想***工作”。[15]p204-205红十军团第二十师的先头***竟在皖南发生过“乱捉猪鸡和乱捕地方绅士及没收商店等违反军纪的现象”[16]p272。在军事***与训练方面,也多有不足。每战只要遇有重要红军指挥员伤亡的情形,士兵便会“失去所依,因而溃散”[11]p594。总结北上***先遣队在皖南失败的原因时也指出,“在每天行军中,***工作与军事训练管理,都没有积极进行,军中存在的 没有时间来进行工作’的观点,没有及时揭破,鼓励全军指挥、***工作人员忘餐废寝的来进行工作”,随之带来的是军纪放松,“有不少违反重要军纪者,没有立即予以处分”[4]p90。

3/指挥体系低效

在指挥节度上,当时的***和中革军委***过于集中,“使***先遣队的一切行动都严格受其控制,实行绝对集中的指挥”[17]p656。***和中革军委率***红军主力转移后,授权项英为首的***分局和******指挥红十军团。但是,项英对闽浙赣苏区和红十军团情况并不熟悉,他“不耐心征求闽浙赣苏区***意见,却又喜发号施令”[18]p232。战场指挥员无机动指挥***,只能机械执行统帅部命令,作战行动必将深受影响。

另外,***先遣队内部缺乏协调合作。红七军团出动以后,在外敌围追堵截的严重形势下,军团领导的内部矛盾也日益尖锐起来。一直以来,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与政委乐少华“彼此关系不好,两个都要求调动工作”[19]p137,加上乐少华一味盲目执行中革军委的命令,不听从积极建议,而且“对寻淮洲同志极不尊重,一开会就吵架,天天如此,几乎造成指挥上的瘫痪”[13]p244。身为***代表的曾洪易不仅不能提出积极建议,反而处处散播消极言论,影响军心。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后,“在某些领导干部之间存在着思想隔阂,甚至有互不服气的现象”[15]p204,“战斗指挥之未能完全一致”[4]p89。谭家桥一役,由于不服从军团号令,结果各部遭致军各个击破。[6]p254

总之,北上***先遣队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成功实施“围剿”部署的外部因素,也有自身***战略、军事战略和战役指挥失误等内在因素,而军事战略上的失误是导致其失败的主要内因之一。这其中既有不切实际的目标因素,又有战略部署、战术指导失误及制度不完善的原因,加上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受***路线的影响,整个红军在战略上陷入被动,北上***先遣队始终无法打开局面,最终在军事上遭受严重失败。

注释:

①相关论文主要有徐旭阳《新论红军北上***先遣队》,《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2年第2期;陈学明、唐志全《关于北上***先遣队得与失的思考》,《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11期;曾长秋《试论红军北上***先遣队失败的主观原因》,《党史文苑》1996年第1期;王建军、刘建平《浅析中国工农红军***先遣队失败的原因》,《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等等。专著主要有唐洪森著《红军北上***先遣队简史》,***文献出版社2002年出版;郜建辉著《天殇—红色***先遣队殉难始末》,中国社会出版社1995年出版;***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等编《中国工农红军北上***先遣队》,中***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等等。

参考文献:

[1]粟裕/粟裕回忆录[M]/北京:出版社,2007/

[2]中革军委关于组建十军团和闽浙赣省及其隶属关系的决定致***分局、闽浙赣、七军团电(1934年11月4日)[A]/***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等编/中国工农红军北上***先遣队[Z]/北京:中***史出版社,1991/

[3]******关于十军团行动任务及军政委员会组成的决定致方曾刘乐寻聂电(1934年11月18日)[A]/***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等编/中国工农红军北上***先遣队[Z]/北京:中***史出版社,1991/

[4]/我从事******的略述(1935年3月)[A]/***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文集[C]/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刘英/北上***与坚持浙闽边三年***的回忆(节录)[A]/***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刘英纪念文集[C]/北京:中***史出版社,2002/

[7]中革军委关于击破敌人围剿计划致寻乐电(1934年10月10日)[A]/***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等编/中国工农红军北上***先遣队[Z]/北京:中***史出版社,1991/

[8]乐少华/红军***先遣队北上经过的报告[A]/***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等编/中国工农红军北上***先遣队[Z]/北京:中***史出版社,1991/

[9]方志纯/回首当年—方志纯***回忆录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

[10]洪易报告七军团鸦桥战役和拟在皖赣分区工作一时期致党***、中革军委电(1934年10月16日)[A]/***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等编/中国工农红军北上***先遣队[Z]/北京:中***史出版社,1991/

[1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军事(四)[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12]邵式平,汪金祥,胡德兰/闽浙皖赣(赣东北)党史[A]/政协江西省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Z]/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

[13]粟裕/回顾红军北上***先遣队[A]/***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等编/中国工农红军北上***先遣队[Z]/北京:中***史出版社,1991/

[14]涂振农/红十军团向皖南行动的经过[A]/***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等编/中国工农红军北上***先遣队[Z]/北京:中***史出版社,1991/

[15]闽浙赣***根据地史稿编写组/闽浙赣***根据地史稿[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

[16]郜建辉/天殇—红色***先遣队殉难始末[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5/

[17]戴向青,余伯流,夏道汉,陈衍森/******根据地史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18]沈谦芳主编/1927-1937******机关在江西[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19]方聂关于七军团应受闽浙赣***领导致朱周项并博古的请示电(1934年11月2日)[A]/***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等编/中国工农红军北上***先遣队[Z]/北京:中***史出版社,1991/

免责声明:
1. 《红军北上***先遣队失败原因再探(全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著者或相关公司所有。
2. 若《86561825文库网》收录的文本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我们删除。